张雪
摘要: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旗帜作用,历史虚无主义为诸多思潮的代表性思潮之一,在无形中渗透于大众头脑,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干扰消解,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否定歪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造成瓦解。因此必须对此予以清醒认知,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全面客观看待民族历史;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误。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危害 批判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215-02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述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是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创立使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得到科学解决,具体包括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方法论依据,并作出重要贡献,是人类社会伟大的科学思想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次时代运用,之后历史唯物主义也指引列宁带领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的统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建立,中国共产党人也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推翻封建帝国与官僚反动势力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建立,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正确运用的鲜明体现,诸多成功范例可以充分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而至如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实践发展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再一次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同时既继承和弘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又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新时代的中国熠熠生辉。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审度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其对中国人民革命历史持否定态度,甚至进行歪曲尤其批判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历史,这种错误思潮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否定社会主义,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合法的执政地位,以实现消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对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历史虚无主义最初是从德国传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间,最初以崇洋媚外、否定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于我国社会中。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各种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表现形式为反政治思潮,批判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并且主张全盘西化,此时的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倾向鲜明的错误政治思潮,成为80年代末政治风波产生的缘由。随后20世纪90年代,受苏联解体与苏东剧变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坚定者认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并极力攻击中国,坚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1世纪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学術研究的形式出现,致力于重新申诉一些错误历史事件与人物。党的十七大至今,历史虚无主义依然坚持批判否定社会主义,否定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表现
(1)否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过分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认为单凭人的意识就可以改变历史,走上唯心主义之路,严重忽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则为社会意识形态遭到冲击而产生连环消极反应导致的悲剧体现。
(2)否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关切人民群众利益,重视人民群众作用。而历史虚无主义则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力量,认为历史只是少数人发挥作用,少数人仅代表一些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这无疑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上任何事件的发生皆为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3)否定革命的动力作用。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持有的观点。实践证明,革命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历史虚无主义则一味认为中国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皆为无必要的、可避免的,只通过改良足以解决问题,此实质为严重曲解革命重要作用、忽略具体国情与实际的表现。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1)干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紊乱人民群众思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与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同的时期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弘扬进行干扰消解,使人们对社会意识的本质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紊乱了人民群众的思想,不利于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与支持,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而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步伐。
(2)任意否定中华民族史,混乱人民群众认知。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光荣还是耻辱皆是不可更改的事实,都是人们警醒自我的明镜。而历史虚无主义肆意篡改歪曲历史真相,妄图重构新的历史观,这对人们正确认知的确立,对人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极大威胁。
(3)瓦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披荆斩棘,历经坎坷,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否定中国共产党,一味抹黑中国共产党,夸大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坚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瓦解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与信任。
三、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无论在何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根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在社会发展中巩固。历史虚无主义肆意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干扰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地位的错误倾向要求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保证主流意识形态质量与味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引领。
(二)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全面客观看待民族历史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受其制约,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为既定事实。历史唯物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认为所有现象皆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而非历史虚无主义以现象当本质,任意对历史进行扭曲裁剪。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辉煌,由弱国变为强国,一路走来历经艰辛苦楚,今天的繁荣伫立在往日的血肉史之上。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民族历史,以史为鉴、以铜为镜,严抵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迫害。
(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误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前进发展的指明灯,我们应该坚持以其科学的观点来批判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种种错误倾向。首先,应坚持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观点,相信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的基本观点,相信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后,要用历史、阶级、辩证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全面系统地评价历史人物,切忌走与历史唯物主义背道而驰的历史虚无主义误端。
参考文献:
[1]洪波,陈姗姗.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探索——以中国近现代重大问题评析为视角[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140-142.
[2]梅荣政,杨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67-69.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