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2018-09-29 05:44王家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德经教育理念职业教育

王家慧

摘要:《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本文分别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挖掘《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它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道德经;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中职;作用

一、前言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院校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然而,职业教育在当前在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相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专业技术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专业技术教育固然重要,培养效果也更加立竿见影,但就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相当重要,人文教育必不可少。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职业院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在职业院校甚至高等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缺失严重的问题,这样发展的后果就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人格不健全。长此以往,不仅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也很难达到。国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离不开国学教育。《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它内容丰富,涵盖诸多学科,被誉为东方智慧的代表。在职业教育中,挖掘《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探讨它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启迪和丰富的我们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道德經》中的教育“道理”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素养

在中国教育家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哲学的教育理念,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学生素质。《道德经》里面涵盖了大量当代学生学习应用心得。例如,现在的中职学生年级较小,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表现出自私、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集体意识。《道德经》里“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句话,就提醒了学生们要征求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团结整个班级,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通过国学教育中对《道德经》的学习,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使他们做到心平气、洞察万物。因此,《道德经》的学习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修养,对日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也是帮助颇深的。

三、《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从小就学习不好,现在这些技术更难学会。而道德经中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在道德经的这一章节中,教育家老子以“善行无车辙”为立论基点,列举了一系列行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和最高境界,阐明有道之人从其行为结果中找不出行为手段或行为本身的痕迹。这一点对中职工作的启示是: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发展”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人都可以成才,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取得最大的进步。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这段话又蕴含着这样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润物细无声”,教师要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才,都能成才,关心关爱关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人人进步、各尽其才。

四、《到德经》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价值观的指引

目前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较大,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中职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大多数从互联网、自媒体等获得。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但是它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在这个充满功利的时代,不少学生也收到了“利益之上”的影响,不利于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段话教育学生对“名”、“利”不要过分的苛求顺其自然,因为名利能够引起人的争夺,财富能够引起人的贪念,容易导致在社会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误入歧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个教育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道德经》教育中职学生要有正确的为学之道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放弃。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清晰,因为他们觉得很难学会。在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教育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成功之路,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样的。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注重过程,要坚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长期积累获得经验,用于实践,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要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如果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恣意妄为,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不管先阶段的学生生活是不是有些枯燥,是不是自己很难胜任,都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来,这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当中职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为学之道,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六、《道德经》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作为教育工作者,始终要记得学生是要走进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我们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怎么样独立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自己应该尽到的义务,我们不应该把学生束缚在自己的身边。老子的“为无为”的深层含义是让学生在有所为的事情上做到更好,在无所为的事情上不去做,教育了学生要有自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先成长、成才、成功,达到“无所不教,不用再教”的教学境界。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心智没有成熟,如果周围诱惑太多,难免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在校园中要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发展的平台,还要注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互结合,使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和谐的成长。

《道德经》中的“德”可以理解为最高深的德行,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无私”。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教育工作有辛勤、无私、奉献的特性,教师职业被称为“爱的职业”,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无私“玄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去甚去泰”的教育理念告诉教育工作者要尊重个性。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性缓有性急,有强健有赢弱,有自爱有自毁。在物我关系上,应顺应万物,正视差异,反对过分极端。对待不同的事物,应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如果强力去做,强行一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甚至适得其反。对于教育工作,亦是如此。作为教师要正视和重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教育评价也并非用一把尺子,应尊重教育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取多元培养模式、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这是现代教育形成的共识,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七、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运用传统国学文化中的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职学生有所启迪,对于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道德经》蕴涵的教育理念,是真知灼见的教育理念,对当代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道德经教育理念职业教育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