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爱丽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或没有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上的障碍,二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如何切实转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适应时代潮流,跟上课改步伐,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设环境;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7-0114-01
实践表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或没有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上的障碍,课堂教学一副君临天下的威严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学习已见怪不怪,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现成的结论答案,对学习失去主动性,养成惰性;二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不假思索与质疑,在小学高年级尤为突出,这种单一、被动 、陈旧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如何切实转变这种被动呆板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转变教师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努力拓展理论视野,关注教改新信息,加强师德修养;同时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转变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树立正确人才观,要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由单纯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重结果为重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观念指导思考,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信任、理解并宽容学生,给学生数学的信心,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给学生实践、探索、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多一份关爱,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多表扬鼓励,即使是幼稚可笑,无关紧要的问题都要肯定其积极的态度,并加以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被唤醒,并不断发展。
3.鼓励质疑问题,培养提问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亚里土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问题意识。
4.教给提问方法,培养意识形成
4.1 提课题性的问题。
一上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上课时都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带着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应从以“解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惑”为中心。
案例一:
如教学“9加几”这节课时,首先创设了以下4个情景,(電脑演示)①盒子里面有9个皮球,外面有2个皮球;②海洋里原来有9条热带鱼,又游来了4条热大鱼;③草地上左边有6朵太阳花,右边有9朵太阳花;④水里原有9只鸭子,又游来5只鸭子。每出现一副画面,教师就提问:“你们会看图提一个加法问题吗?”学生提出了四个加法问题。接着教师提问:“那要怎么解决你们提的问题呢?”学生列出加法算式:(1)9+2;(2)9+4;(3)9+6;(4)9+5。师提问:“你们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看着这几个算式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我想知道怎样计算9加几?”“我想知道怎么计算会比较快?”从而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
像这些问题就属于课题性的问题。为了丰富提问题的形式,教师可尽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真正感到问题可提,需要提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4.2 提模仿性的问题。
我觉得提模仿性的问题适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的开始,老师可先进行示范性提问。
案例二:
如教学“2、3、4乘法口诀”,在教学2的口诀时,先出示两只企鹅,然后教师示范性地提出以下四个问题:“一只企鹅两只脚,两只企鹅几只脚?”“用加法怎么计算?”“加法算式怎么改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怎么编成乘法口诀?”以后学生在学习3~9的口诀时,就会模仿2的乘法口诀进行提问。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了4只青蛙让学生提问,学生就会模仿2 的乘法口诀提出这四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平时较少接触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先作示范性提问。
案例三:
如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教师先拿一个玻璃杯子,里面装着2个红球和2个蓝球,学生一下子不会提到可能性的问题,教师可先示范地提出:“你们闭上眼睛,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教师又往杯子里添上三个球,这时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上面提的问题来提问。
以上提的这两种问题就称为模仿性的问题。学生可先模仿教师的提问进行提问,以后逐渐学会自己提问。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树立“不惟书”,“不惟师”的思想,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必将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为他们的将来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