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资源,我们该如何处理?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错而不纠,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甚至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捕捉差错资源,加以灵活运用,并合理挖掘差错的价值,让学生深度学习呢?
一、在观察中理准混淆点
差错是正确的先导,差错往往隐藏着正确的思路,只是距离正确的结论还要拐个弯。课堂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差错资源,合理地挖掘差错资源的价值,帮助学生理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题目90÷5+90÷10让学生计算。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算的:90÷5+90÷10=90÷(5+10)=6。出现这样的结果,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教师提醒学生进行检查,学生也没有发现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不用简便方法,而是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发现按照运算顺序算出的结果是27,与运用简便方法算出的结果6矛盾。不少学生产生疑惑,但找不出原因。教师又出示两道题:(135+54)÷9,132÷4+28÷4。学生很快计算出结果:(135+54)÷9=135÷9+54÷9=15+6=21,132÷4+28÷4=(132+28)÷4=160÷4= 40。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道题的计算过程中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这两道题的运算中,被除数不同,除数相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计算过程。学生发现,例题的计算过程中,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很显然,学生在完成例题时由于受到除法分配律的影响而出现了错误。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关系加深了认识,在后续的学习中,没有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二、在操作中理顺关键点
在课堂中,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有时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关键知识出现差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差错出发,为学生提供辨错、纠错、化错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从差错中吸取教训,形成正确的结论。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教师先带学生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然后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自主尝试用量角器量角。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学生将角的顶点和刻度线的起点对齐,这样操作是错误的。在汇报时,教师让这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并让其他同学评价他的方法。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这位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这位同学敢于尝试,并指出该生的方法与学习测量长度时从起点0开始量有关,但是量角不是这样操作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且让学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量角。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演示外,教师还安排了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方法,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要领: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这样处理,就有效地帮学生解决了量角这个难点。
三、在辨析中理清易错点
课堂上的有些错误教师是能够预料到的。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教材,预测学生学习某些知识时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在学生的学习尚未发生认知偏差之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迷惑性的易错题,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辨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从而逐步养成自我悟错、自主化错、自能避错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说错话、想错问题、算错结果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让差错充满生长的力量,让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