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秀 王玉红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与教学工作当中,必须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教育置于首位,在农村小学当中怎么样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笔者立足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
通常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会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现,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由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且学生家长大都忙于生计,家长们普遍存在“注重智力而忽视教育的情况”,因此会片面的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文化学习成绩好即可,至于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未加以重视。在本文当中笔者认为可从下述几个方面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 必须注重细节、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与理解能力薄弱,正处于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日常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一些学生父母外出务工,作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作为临时监护人的其他亲人对于孩子的监管力度较弱。因此,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并与学生家长或是临时监护人进行紧密联系,共同做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相互配合的教育态势,共同来做到此项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很整洁》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仪表整洁所具有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有效的身体各部位的整洁;并让学生懂得做事必须认真细致的道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当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观察,寻找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不良现象,并深入的进行研究,寻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的预防与消除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少部分学生会从各种社会、网络、家庭等渠道接触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这样的情况,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改正。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对于其他同学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可寻找出适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效的进行“改正”,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改掉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细节,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通过学习渗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越早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让人受利益终身。对于小学生而言,从进入小学时开始,就是培养其形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尽早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当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从学习方面来看:经常会具有这样的学习现象,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有一些学生学习也较为努力,但是,未能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分析,这是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会彰显出最佳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快乐的进行学习。例如,教授在教学《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时,其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自身的努力学习,真正的体会到攻坚克难、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让学生能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与利用时间,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让学生掌握克服学习当中诸多困难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营造氛围、家校共育学生良好的习惯
通常而言,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化的学校教育,还必须依靠家庭教育。由于社会与家庭也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环境,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当中,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的对象,同时,也会成为学生对事物判断的“衡量标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有效的给予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同时,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临时监护人对于孩子的日常要求不严格。因此,必须做到营造氛围、家校共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可由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紧密联系,学校可培训学生家长与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让其能够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与方法。让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授在教学《我爱我的家》一课时,教师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家的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家庭的温暖,充分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同时,家庭教育重点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充分发挥出在家庭在家校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
4.结语
总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可通过注重细节、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通过学习渗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营造氛围、家校共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等方式来实现。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郎晓芸,余瑤.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好家长,2017(55):22-23.
[2]蔡淑真.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8):129-130.
[3]赵曼.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