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应对策略

2016-12-06 16:02梁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养成文言文阅读

梁薇

摘 要: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一般是一篇一二百字的浅显文言文,所有知识点均与课内所学知识有关联,但要求考生能在新的语境中进行灵活运用,要求能分析文章、概括文意,体现出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文言文教学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始终如一地培养学生博览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课外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在新课改背景下,不管采取何种具体有效的方法教学,都应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观潜能,强调熟读,运用巧法妙招,激发兴趣,课内外合理科学地安排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参与意识。这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充溢奇思妙想。

关键词:文言文 养成 阅读 实践

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基本上是教师大包大揽 ,讲得过多过细,力求字字落实。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 ,以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大失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首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存在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言文教学机械化,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僵化的教法、烦琐的方法导致文言文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因为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做练习。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能从听讲中得到某些益处;而长期缺读少练的结果,势必影响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二是文言文教学过于功利化,以致弱化诵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拿到更多的分数,较长时期以来,教师舍不得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诵读上,布置学生利用早自习诵读但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学生诵读的只是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不要求背诵的一些篇目甚至无法读通。大多学生背诵名句名篇也是死记硬背,不愿意去理解字句、揣摩内容,甚至连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正是这种观点作祟,使得学生背诵课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强记住,错别字也很多。如将“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援”字写成“岩”、将“取之无禁”写成“取之无尽”等,这些皆因不理解意思而造成,也导致今年高考“根据文意写名句”的惨败。

三是文言文教学目标重于“言”而忽视“文”

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而忽略了文言文更为重要的“文”,如此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不二选择。

四是文言文教学不注重迁移,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

语文教学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和学习自觉性差,教师便以此为理由认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能力不够,高三才涉及,导致起步太晚,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对语文高考教学认识不到位。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教师认为课外文言文教学是高三教师的事,平常的文言文教学只注重课内文言文以应对学年检测和学业水平测试。文言文教学“从本到本”,缺少迁移,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其次,针对考试实际,我们应对的基本策略是:致力于

课内,实践于课外——以内养外。一是注重课内知识的整理积累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篇课内文章,记忆背诵规定的篇

目并整理有关的文言知识,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及特殊句式等,这是为向课外延伸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积累,想阅读课外文言文就成了“天方夜谭”。

二是寻求课外阅读的可行之法

1.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现就自己的能力将文章内容阅读一遍,看看是否有文字障碍,能否理解全文内容。

2. 联想推敲,仔细辨别

应该说,根据九年级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课外语段十之八九是看得懂的,但也会有个别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影响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推敲猜想的方法来解决。但推敲也要有一定的“路径”,以下介绍几种方法,请你不妨试试。

1.

跳读。逐字逐句固然需要,但灵活跳读也很必要。遇到半天都弄不懂的地方可暂时跳过,待后文读懂了再跳回来,或先利用跳读弄懂文章大意,再来细究个别疑难之处。

2.

连估带猜。阅读课外古文时不能思维僵化,要结合课内的用例,放开思维大胆估猜,估猜出来的词义再放入原文,看是否能够讲通,是否符合整篇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反复尝试,直至找到贴切的词义。

3.

联系上下文。跳读和估猜时必须紧密联系上下文。不然脱离原文,跳来跳去也难寻大概,估猜成了胡估乱猜。

4.

联系课内古文。阅读课外古文时应该充分利用课内所学知识,绝大多数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在相同的语言结构中是可以套用的。相同作者相近时期的文章,写作风格大致思想倾向也是相同的。

以上四种方法不是独立的,应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三是总结实践体验中的感悟规律有了好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还要有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才能使你的知识得到巩固。俗话说“熟能生巧”,你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体会适合自己的昀佳学习方法,总结出昀实用的方式方法。

相信随着更多的课外古文题型的出现、课外古文阅读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获得更多阅读课外古文的经验和方法。

猜你喜欢
养成文言文阅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