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18-09-25 06:11尹启芬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积极评价教学氛围主体作用

尹启芬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氛围;主体作用;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内容学懂、学实、学好、学活。

1.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

2.知识迁移时进行思维训练。

知识迁移的实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迁移,也就是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小学数学内容是一个前后有序,又不断发展的整体。从学生的认识规律看,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也往往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并使新知识相互沟通,从而达到促进迁移,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作用。如:在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中,“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已具有“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具有相关的联系,教学时,可以从复习整数乘法引进,并指出:一个数乘整数是求这个数的整数倍,一个数乘分数实质上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把“倍”字略去,这样使分数乘法意义在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落脚”,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扩展深化,形成新概念。

3.讲算理时,不忘思维训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讲概念、讲法则,让学生讲算理、讲思路,讲发现规律的过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列出了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不可以那样列?还可以怎样列?”通过“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质疑问难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逐步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创新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进行创新时无须处于保守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无须拘束。我们应经常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使其处在创新情境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是个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靠好学和善问。第二,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師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气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同学向经常提问的学生学习,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总之,小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就要要求教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不断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仁平,在创新中求发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景英,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积极评价教学氛围主体作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优化氛围,提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气神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优化英语教学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