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梅
摘 要:园本教研是通过教研活动这个平台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困惑,通过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同伴思想碰撞,经验分享,以寻求专业的引领,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从而获得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有效的园本教研,不仅能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教师行为,而且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提高办园的质量。
关键词:园本教研;有效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6-0052-03
以园为本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周都要进行。根据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好多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为教研而教研的现象多有发生。除此之外,幼儿园在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教研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常常出现被“挤”掉的现象;教研活动内容过窄,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形式化,缺乏实效性;教研活动缺少“专业引领”;教研计划和过程不规范;研讨时被动跟随现象明显;园所缺乏对教研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教研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那么,如何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呢?
一、找准“切实”而“真实”的问题是基础
所谓“切实”的问题:第一是切中教师的需要,找到困惑教师的关键问题;第二是切中问题的要害,问题的切入点要能够准确反映问题的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是切中实际需要,即能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解决园内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以为把问题找得越全面越好,恨不得在一次研讨中把教学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可恰恰相反,一次教研活动,如果涉及的面太多太广,则有可能把关键的问题忽略掉。这就要求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紧紧把握住问题的核心,突出研究的重点。
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研活动,应该帮助教师们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那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是教师们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就不能够产生共鸣和获得发展,所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解决的一定是教师们的“真”问题。目前,一些幼儿园存在着“研究是研究、实践归实践”,“只在教研活动时搞研究”等现象,从而造成研究与实践相脱节,使得研究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产生困惑的问题,不能为改进教育实践服务。所以,园本教研一定要从实践中来,研究的问题也必须是实践中的真问题。另外,园本教研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加强对日常教学的研讨上,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日常工作,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研究,从而提高每位教师观察孩子活动的能力。教师善于捕捉教育事件,认真进行分析与反思,提高问题意识,可以帮助教师从每一天的平凡工作中发现不平凡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发现某位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设计的问题幼儿往往不会回答,这就可以作为一个研讨的话题,如“怎么设计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幼儿听得懂,能够答出来。”“怎么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幼儿在探索和思考中获得关键经验。”“怎样的问题可以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幼儿深入思考,丰富幼儿经验。”“怎样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问。”“怎样从幼儿的表现中了解我们提的问题是否合适。”等等,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善于捕捉问题,要有问题意识。
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重要因素
(一)教师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知情权
教师不应是被动的、盲目的来参加教研活动,而应是作为主体来参加自己需要的活动。为此,幼儿园要让教师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讨,教研活动将怎样进行,教师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教师获得了知情权,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教师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
教研活动的主题不应该是强加给教师的,也不应该是管理者独自决定的,而应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后选择出来的。教研管理者可以通过小纸条、调查问卷、个别谈话、观察、问题征集箱、求助热线等方式,让教师们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让他们清楚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能有哪些收获等等,以激发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从而使教师们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
(三)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主动发言权
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至始至终都享有自主发言权,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等。正是因为教师们有了这种自主的发言权,他们才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和参与热情,教研的有效性才會得到充分保证。
(四)教师应该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
在教研活动之前,教研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网站或微信群里以“发公告”的形式,提前让教师们知道要研讨的内容是什么,提前做哪些“功课”等,以便在研讨时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在研讨前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从而做个积极的参与者,不做看客和旁观者。
三、提高“专业引领”的能力与水平是关键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我们追求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一定不能忽视园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幼儿园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专业引领的能力,包括对教师关键问题的准确把握、对教研方式有效性的深入思考及对教研过程中教师们研讨思路的紧密跟随与有效引领等等。如果专业引领者跟随有余,却引领不够,研讨就会流于形式,就难以出现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冲突和思想碰撞,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幼儿园的专业引领者需做到:第一,要加强对本园教师的研究和分析,包括他们关注的问题、他们的需要和困惑,进而帮助他们找出阻碍专业提高的关键所在;第二,在组织教研活动前,管理者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准备教研活动,包括:找出教师的关键问题,明确本次教研的主要目的,寻找更加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确定供教师讨论的问题和引领教师深入反思的关键性的提问、追问以及关注教研活动后的实践效果等;第三,教研活动后,管理者们组织大家共同来反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等等。由此可见,“专业引领”在园本教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四、抓住教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有力保证
教研过程就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结合行动研究的“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行动——反思调整——总结提升”这条线索,在教研过程中园所需要抓住如下关键环节。
1.深入班级实践,在与教师的日常互动中发现并明确关键问题。
2.营造宽松环境,在开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集体论证。
3.倡导个人的研究性实践,帮助教师从不同切入点开展个人行动研究。
4.组织分享交流,结合实践进行集体反思与同伴互助。
5.倡导反复实践,支持教师深入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策略。
6.注重集体会诊,找出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合作研究。
7.寻求专业引领,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对话或利用其他专业资源不断提升认识。
8.带领教师进行再实践,鼓励每位教师将经过专业引领后已达成的共识和新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帮助教师在自身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感悟其中的价值,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逐渐在全园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五、选择恰当的教研方式是有效手段
目前,幼儿园教研工作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要么形式单调,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要么形式新鲜,活动热闹,但教师的参与仅停留于表面的交流,缺乏真正的思想交锋。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忽略了形式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导致教研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进而大大降低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践当中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实践中,运用不同的教研方式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珍贵法宝,如案例分析式、参与式培训、操作体验式、主題沙龙式、录像对比式、两难问题辩论式、问题跟进式、作品分析式等等。其实活动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教研方式是为教研目的服务的,教研管理者一定要研究教师,认真分析教师不恰当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并针对教师们的实际问题选择出有效的教研方式,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实效性,才会对教师有所帮助。
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教研方式的确立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研方式应由教研管理者在明确教师问题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地策划与设计而形成。
2.教研方式要为教研目的服务,应围绕教研要解决教师发展当中的问题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教研方式应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感觉到自己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
4.教研方式应有助于教师真正理解和体验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想交锋。
园本教研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它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存在这种师幼关系,这条路就会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研究者都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关注实践中真实细节的意识和深入实践的行动。有效的开展园本教研,不仅能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困惑,改善教师行为,而且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提高办园的质量。我们要在充满挑战的园本教研之路上且行且思考,且行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