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林
摘要:在我国,心理学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在高职学校中,心理学教学越来越普及。高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经过高考失利的打击,很多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选择就读高职。他们大多缺乏个人发展规划,加之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对高职的偏见,种种因素叠加下导致高职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如自卑、懈怠等,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高职学校应该利用网络不断加强心理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心理学教学;心理干预
目前来看,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多数高职学校的核心教学目标,而开展心理学教学以及必要的心理干预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心理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给高职学校的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和选择。
一、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普遍欠缺,导致这一群体中心理敏感、叛逆等问题比较普遍。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自卑心理。由于高考失败、社会对高职的偏见以及高职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使很多高职学校的学生存在过于悲观的问题,对于现实、理想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进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业乃至人生发展都非常不利,导致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本科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懈怠心理,学生产生该心理除了自身原因之外,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心理产生反弹,对于学习产生懈怠的心理。同时,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导致学生产生懈怠心理。第三,急功近利的心理。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就业十分担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急功近利,如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培训,考一些乱七八糟的证书。这不利于学生沉下心来学习知识,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牢靠,从而影响就业。
二、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基于网络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动机
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教学,而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有所欠缺,而高职学生自身素养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教师应该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明白为何为学之后,自然就不会存在过于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找到症结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有效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基于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如通过多媒体将学习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激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懈怠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于网络丰富教学方式,消除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还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变化,过于死板,使学生感受不到太多的学习乐趣,从而厌倦学习。加上高职学校相对比较松散的教学氛围,也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學习热情。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构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将原本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通过网络微课将复杂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借助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来理解知识,体会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基于网络开展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分层,对其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克服自卑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基于网络不断增强心理干预的实际效果
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增强其实效性。因为网络的匿名、隐秘、相对自由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大胆诉说心中苦恼的空间,同时网络的开放、实时、互动的特点也为教师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与学生交流心理问题提供了便利,网络心理干预的方式比面对面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给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平等的虚拟世界,开设心理问题交流QQ群、微信群、电子邮箱、网上主页等平台,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倾诉自己的苦恼,真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这比以往师生面对面的心理干预方式更加具有私密性,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有效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干预的抗拒心理,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心理辅导。同时,教师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应善于结合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开设的心理咨询QQ群、微信群、网站主页、电子邮箱给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料,如励志类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使学生具备与自身变化、社会时代变化吻合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此外,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网络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展现出成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据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处于应激环境中的学生来说,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与学生的抑郁情绪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中的一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和应对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平台向学生推送文章“爱的升华”,让学生仔细阅读,引导学生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即换位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干预方式比教师的教条式干预更加有效。
(五)基于网络创新方式,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为了让高职学生拥有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更加理想的生活、学习环境,高职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自身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获得人格、品行方面培育和成长。例如,高职学校可以基于网络设置“学生校内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相应心理疏导,方便学生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此外,高职学校还可以将具备心理辅导专业资质的教师纳入教学体系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通过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方式,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干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针对学生的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在高职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高职学校纷纷开设专门的心理学教学课程,构建心理干预机制,并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和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师生面对面辅导的基础上,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关注不够。因此,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基于网络的高职心理学教学课程建设以及心理干预措施的探究。结合面对面与基于网络的心理干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有效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卓.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探讨[J]. 时代教育,2017(3):220-220.
[2]赵佩君,李南.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26(4):154-155.
[3]张孝德,高美华,张玲,等.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4(19):93-93.
[4]刘亮. 试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本科院校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J]. 科技展望, 2017, 27(5).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