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华
(新泰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山东 新泰 2712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因管壁损伤、浅表静脉瘀滞、血液呈高凝状态等伴发,若病情发展严重则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放入过滤器就很关键。本次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方法,现报道护理情况如下:
研究纳入的对象共65例,均为患下肢静脉血栓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2例,50岁-83岁,均值(62.65±2.50)岁;17例(男):15例(女);研究组33例,52岁-86岁,均值(63.85±3.60)岁;18例(男):15例(女)。研究给予2组基础资料比对,均(P>0.05),可展开比较。
(1)对2组入选患者均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静脉溶栓治疗:首先,取仰卧体位,用碘伏消毒、铺巾, 选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处理;其次,选Seldinger技术对健侧股静脉进行穿刺,对鞘管下腔做静脉造影处理,待双侧的肾静脉开口确定后准确定位,将下腔静脉滤器导入并固定,于导丝引导下把外鞘撤出,放入滤器,待释放结束后可通过造影观察滤器部位,放置过滤器后置入溶栓导管,将鞘管保留,对患肢做机械(或药物)溶;最后,治疗后维持肝素抗凝7日,密切检测PT值,以免溶栓过度造成再出血。
(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全面护理,方法为:第一,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彩超等检查,以明确临床诊断,同时做好肾功能、胸片、肝检查,;询问患者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有误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等病史,予以患者做碘过敏试验;告知患者术前6h需禁食,需将大小便排空。
第二,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生构建静脉通道,密切监测血压、心电,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立即处理;造影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伴发任何不良反应;术中确保静脉通道顺畅,依据手术操作要求备好所需手术材料,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完成手术,避免伴发并发症。
第三,术后护理:首先,滤器置入术后6h需密切查看各项生命体征改变,观察穿刺部位是否伴发血肿、渗血、血肿等病症。对于置管溶栓患者,应做好伤口护理,确保伤口敷料更加干净、清洁;其次,术后指导患者做适量运动,如足部伸屈运动,以促进静脉血快速回流,缓解肿胀,避免血栓再次形成;而且在予以患者服药时,需掌握给药剂量,避免出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手术,查看所留置的导管有无阻塞、移位、脱落,保证溶栓药物准确注入;查看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定时更换敷料,确保穿刺位干燥、清洁,以免污染穿刺伤口;最后,出院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可治党的活动肢体,院后三个月之内不可负重,不可长时间行走、站立;严谨抽烟、喝酒,保证睡眠充足;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含量较丰富的食物。
护理后,对2组护理效果展开评估,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甚至消失,患肢疼痛消失,肿胀与护理前相比完全消退,即显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疼痛改善,肿胀大部位消退,即有效;患者以上指标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即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涉及的护理有效率计数资料,选(n/%)表示;经客观对比2组以上指标变化,P<0.05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3.94%(31/33),对照组是78.13%(25/32),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2组入选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n/%)
有资料[2]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疗效确切。血栓脱落致使肺动脉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可能会伴发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临床在对患者行溶栓、抗凝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造成血栓脱落,但放入下腔静脉滤器能能够较好的避免血栓快速脱落造成的再栓塞。有资料[3]指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可实现对临床疗效的有效提升,充分改善病情,促进转归。
本次对研究组予以全面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3.94%(31/33),较对照组的78.13%(25/32)更高,(P<0.05)。由此提示,全面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有效性显著。全面护理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经有效护理后可确保下肢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而且护理后也可确保其不会伴发严重的并发症,改善疗效,降低血栓复发的机率,改善预后。
综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全面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推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