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华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贡市 643000)
医护一体化指的是医生与护理人员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与康复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威胁。缩短溶栓时间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将医护一体化与微信平台联合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诊疗中意见交流效率,节省时间,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让全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了探究,内容如下:
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让全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64.2±3.5)岁。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急性脑梗死的相关临床症状标准[1],且在发病0.3h-4.5h内全部进行rt-PA溶栓治疗,排除近3个月内颅内出血、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等信息,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医护一体化诊治小组建立微信交流群.我科与基层医院医生共同构建了脑卒中救治群,进行信息交流,使脑卒中病人能尽快识别并上转,由基层医生将病人信息上传,我科秘书在病人到院前提前办理住院手续,提前通知介入室做好准备,减少患者耽搁时间,有效提升了临床救治效率;②医护一体化诊治小组注册微信公众号,设置溶栓医疗救治板块、护理板块及康复板块,所有组内成员及患者全部关注,了解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相关病理知识,提升诊治水平;③患者溶栓前,由急诊医生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通知其他组员对患者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快速完成患者检查工作,排除禁忌症状,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④患者溶栓过程中,小组内医生与护士每天至少查2次房,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监视心电监护参数等,主治医生则负责分析患者的病因,症状表现等,优化治疗方案,提升诊治效果;⑤溶栓治疗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小组成员全体都要参与其中,同时利用微信平台的功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关注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并对患者及家属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本次探究比较患者的急诊至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患者NIHSS评分采用NIHSS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2]。
相关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溶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统计(x±s)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9%,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4%,72.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医护一体化诊治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次研究为例,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诊疗方案,将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实现了跨科室连接,通过综合性的诊治模式,提高了溶栓患者治疗中的信息交流,缩短了中间环节,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3]。而且,在医护一体化诊治中,各环节环环相扣,能够将各项护理工作都落实到实处,提升了患者的诊疗质量。同时,借助微信平台,以注册公众号的方式定期更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点及康复知识,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效果。本次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治疗,具有积极疗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