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太冲、太溪和按揉内关对高血压患者的即刻降压作用分析

2018-09-12 07:42傅玉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太冲太溪收缩压

傅玉红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北京站医务室,北京 100010)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心血管疾病范畴[1]。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还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疾病非常有必要,通过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高血管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疾病患者发作时,如果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的血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基于此,本次研究也探讨使用中医针刺太冲、太溪及按揉内关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即刻降压的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收缩压水平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收缩压水平比较(±s,mm 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即刻 治疗后15 min 治疗后30 min观察组(n=70) 161.23±18.26 145.23±14.17 132.33±13.17 130.26±13.09对照组(n=70) 160.22±18.17 158.23±17.19 137.24±13.87 132.25±13.29 t 0.328 4.882 2.148 0.893 P 0.743 0.000 0.034 0.37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舒张压水平比较(±s,mm 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舒张压水平比较(±s,mm 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即刻 治疗后15 min 治疗后30 min观察组(n=70) 104.23±5.54 92.11±4.49 87.74±4.32 86.23±4.19对照组(n=70) 103.27±5.39 101.23±7.18 94.16±5.26 87.79±7.29 t 1.039 9.010 7.891 1.552 P 0.301 0.000 0.000 0.1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北京站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既往诊断为高血压,因赶车或者外出休息不好,在进站后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来医务室就诊,静坐5 min后测量血压。血压波动在140~170/92~10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中包括男性87例,女性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8岁。依据患者处理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颁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②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损伤的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患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或者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观察组主要采取针刺太冲、太溪及按揉内关进行治疗。针刺主要以太冲穴、太溪穴为降压点,患者主要取仰卧位,暴露太冲穴及太溪穴,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25×25的毫针直刺穴位,针刺的深度大约为0.5寸,得气后留针半小时。针刺采取提插捻转法,捻转每分钟60~90次。按揉内关的方法为:使用拇指指腹按压位于患者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内关穴,有节奏按揉3 min,患者产生酸、麻、胀感觉为按揉有效果。对照组不对患者进行针刺及按揉,而是在医务室,让患者进行通过卧床休息逐渐让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1.4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5 min、治疗后30 min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测量方法主要取患者仰卧位,暴露患者的右上臂或者隔单层衣物,患者上臂外展45°并且同腋中线齐平,医师将袖带绑扎在患者上臂,使用气泵鼓气,血压测量仪显示结果。连续测量3次结果,取3次最高值作为血压值。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收缩压水平: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即刻,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明显下降,但是对照组收缩压依旧无变化,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5 min收缩压均开始下降,但依旧是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n,两组患者收缩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舒张压水平: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5min观察组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min两组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4月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中的文章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29.6%,这也使得高血压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主要负担[3]。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均造成巨大影响。

高血压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依据高血压发病状况,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同中医文献中记载的“眩晕”非常相似。古代关于眩晕的记载主要包括外感眩晕及内伤眩晕,其中外感眩晕大多病程较短,与高血压不符[4]。相比之下,内伤眩晕更与高血压相似,《杂病广药》中记载“眩晕多属诸风,又不独一风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有因于死血者,有因于虚者。”这提示风气为引起眩晕主要原因,病理状态下,肝阳容易亢化成风,风阳上扰清明之府可导致眩晕。针对“风眩”这一病理,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有所概括,认为在治疗中可通过展开针灸治疗的方式,促使三焦元气通达,实现对脏腑疾病加以治疗的目的。而高血压正是由于肝肾阴虚引起,因此采取针灸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在针刺穴位上,选择太冲与太溪配伍可获得显著降压效果,主要因为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含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属于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针刺此穴位可起到显著降低血压的效果。太溪穴则位于足内侧,其中太溪名为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溪水的意思,可改善血流。此外,在针刺基础上配合按揉内关还能进一步提升降压效果,主要是因为内关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缓急止痛的功效,按揉此处可以快速消除恐惧、紧张、焦虑情绪,使血压快速恢复正常水平。本次研究探讨了针刺太冲、太溪及按揉内关在高血压患者即时降压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即刻降压效果显著,这充分表明针刺配合按揉在控制高血压患者疾病上有重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太冲太溪收缩压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温暖手脚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