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与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2018-09-10 02:46杨芳芳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中国文化

杨芳芳

摘 要: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把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认识并上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育;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6-008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17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且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令华夏子孙世代陶醉和向往,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陶冶和锤炼着民族的品格和个性,以欢乐祥和的氛围弘扬着民族的美德和精神。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外的节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圣诞节、狂欢夜、母亲节、父亲节……让人应接不暇。我们看到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渐渐被孩子们忽略,他们不知道这些节日的文化、习俗及其意义,很多人不明白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文化的精华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小学生语文的学习内容中,如果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渗透和教育,对于学生从小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则有极大的帮助[1]。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做了一些探讨。

一、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淡化不容乐观

有人曾经就“孩子们知道多少外国节日”进行了一次调查,学生们回答得滔滔不绝,从“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到“感恩节”,有的竟能一连串说出二三十个。可问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时,能说出十个以上的都寥寥无几。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流传至今的许多节日习俗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梦想,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特点。随着外国节日,尤其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一无所知或置之不理,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他们淡化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如春节前的除尘、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家人团圆等等。我们当小孩子的时候特别盼望新年,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对春节等传统节日没有“热情”?如何让孩子们享受中国传统节日?如何让孩子正确对待外国节日?对老师来说,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节日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喝玩乐和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已經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漠视,也就意味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疏远。

对学生进行优良文明传播的最好阵地就是语文课堂,学生通过课堂上文化的传播和熏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审美标准,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2]。如果把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有些传统节日是与优秀的民族人物有关的,而民族人物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则是最能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比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因此,我们还要在实在的教育中寻找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中国传统节日”编纂的意图及内容

笔者通过参加“中国传统节日”校本教材这一版块的编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着灿烂文化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代文人为每一个节日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这些经典闻名于世,受到广泛赞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爱国精神、有民族气节、有责任意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要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传承下去。

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语文老师就必须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者这个角色,因势利导地将学生关注的民族文化引入语文课的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要善于用深厚的民族感情去“教”学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力,又培养了对语文的敏感[3]。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和版块的设计,编写内容主要按一年中传统节日出现的顺序进行筛选。

首先,“链接”板块是设计儿童导读人物及拓展语文知识,旨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密切关系。通过我们设计的儿童导读人物“叮叮”“当当”的对话中介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如春节、元宵。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学生的“说一说”“谈一谈”的课堂交流环节。如说说自己生活的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春节的哪些习俗?谈谈你在欢度春节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哪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介绍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句,让学生从古人的诗句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春节的重要性,家家户户都在欢度春节的热闹场面。《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风送暖”“瞳瞳日”这些经典的诗句确实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喜悦的心情!同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对于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都体现了隆重地欢度元宵佳节的场面。让学生了解古人庆祝元宵节的习俗和场景,并在课堂上出示一些灯谜,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展示”板块中通过介绍传统节日,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回顾杜牧写的《清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烘托出清明时节的天气、景色、行人等特殊氛围,同时拓展出在古代清明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或远足踏青、或祭祖扫墓、或亲近自然,在课堂中分享清明节古人的运动项目,如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等。在引入对清明节习俗介绍的同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使清明节呈现出更加现代、多元的蕴意。在介绍端午节时不仅对端午的时间、习俗进行了说明,还在班级中开展描绘端午一个场景的绘画比赛,而且对“赛龙舟”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全面介绍。最后,在“尝试”这一版块中,拓展其他节日的知识面。希望他们能了解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如腊八节、寒食节、冬至、祭灶等,弄清每个节日的时间、来历、习俗或了解相关的故事、诗词,并收集与节日相关的诗词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这项活动中来,通过如“我们身边的中国传统节日”主题队会类似的活动开展一次与节日有关的讲故事比赛。

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读本的尝试

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融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并通过发扬民俗文化自身的功能来促进课程总目标的实现?如何将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这是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并研究的一个课题[4]。“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章节如何在课堂上呈现? 笔者认为可以寻找教学中的切入口,语文课堂、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都能成为很好的教育阵地。

在语文课堂中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如之前提到的杜牧的《清明》教学中,可设计与“清明”有关的知识,比如了解清明节的时间、习俗,还可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如何文明地过清明节?春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孩子们吃着麦当劳和肯德基,看着迪士尼卡通,怎么可能感受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所以我们要善用教材,在讲授王安石的古诗《元日》时,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节日“贵和尚美”的精髓。“和”是指和谐统一,而“美”则是美与团圆。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美往往在传统节日中有所体现。春节前夕人们清扫灰尘,祭祀灶神;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和面包饺子。和面与饺子则有“和睦、团聚”之意,这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和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课后可以进行教育拓展,组织学生寻找各地过春节的不同习俗。

在班会课上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的主题班会,开展“绘一绘我家乡的春节”绘画展,“中国传统节日诗词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研究方向可以锁定各个地方的节日习俗、习俗起源、相关的故事、诗句等。例如可以研究“饺子”的来历、制作方式、意义等,还可以研究端午节各地不同的习俗、粽子的种类、赛龙舟的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教育目的。

四、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们虽年复一年地过着这些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却并不深入,未能深究其“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潜心钻研,带着学生们了解中国绚丽的传统文化,通过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我们去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将这伟大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虽然平时的教学工作压力很大,学习的时间受限制,但笔者还是挤出时间,对自己所编写的章节进行了思考和修改,希望能让这样的知识走进学生的课堂和生活,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笔者了解到许多学生都不是很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开始在班级中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教育时,有80%的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意义不清楚,认为学习没多大用。然而,随着相关活动的开展,其中92%的学生知道了最主要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及意義。清明节期间学生还积极参与了“网上祭英烈”活动。“让我们向革命烈士致敬,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您们,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这是我校四(4)班的同学在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专题里的留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小学生,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清明节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认识并上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五、存在问题和后续研究工作

1.我国的传统节日十分丰富,我们如何筛选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和习俗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自身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教给学生的知识有限,需要专家的引领和帮助。

2.“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章节的编写,没有将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进来,缺少了丰富性和地域性。贵州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有很多丰富的少数民族节日,如苗族的“跳花节”,白族的“三月街”,布依族的“四月八日”……。

3.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不仅是学生需要充电,如何将这一教育通过学生辐射到家庭?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中国人爱护祖国传统节日,使教育的面更加广泛?这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教育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契机,我们应该发现并抓住这些机会进行有效地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传承下去,为孩子们播下中国梦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龚桂英.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 时代教育, 2017 (12).

[2] 房海艳.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悄然绽放[J]. 教育, 2016 (10).

[3] 李慧萍. 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因子[J]. 青海教育, 2008 (4).

[4] 盛暑寒. 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0 (9).

(责任编辑:涂 艳)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中国文化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