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06 10:36廖静覃洪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教学应用

廖静 覃洪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在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销售课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对 2015 级药剂专业一个班 28 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发现“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学生到企业门店观摩锻炼的机会,拓宽视野,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药剂专业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43-02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发挥扮演、评估和教学指导三种功能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各高校和学科广泛应用。研究者施月仙等认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及临床判断能力。研究者董理等对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别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和传统的LBL+临床实践法进行技能培训,考核结果显示“标准化病人”有效提高了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标准化病人”能够模拟真实临床情境,准确表现临床症状,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将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相衔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是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运用“标准化病人”教学进行探讨。

一、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中职药剂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社会药店从事药品销售和服务工作,随着生活水平和人民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药店展示出蓬勃的发展趋势,规模不断扩展,数量日益递增,药店急需大量药品销售顾问,这给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对药学服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岗位所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使培养的人才与药店岗位的需求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企业的模拟药房、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引入校园,邀请企业专家、优秀员工代表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研讨课程改革方案,设立药品购进、药品验收入库、药品仓储与养护、药品出库、药品销售、收银、盘点、客户开发与维护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医学教育与工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工学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产品,而医学教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虽然模拟药房已经进入校园,但在药学服务工作的最后环节药品销售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病人,这给教学带来了阻力。病人资源的缺失,导致真实工作环境无法构建,使教学与工作无法实现对接,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岗位练兵,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的锻炼得不到有力的支撑,教学模式中的短板日益凸显。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有利于药剂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药剂专业“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应用

为改革和创新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模式,南宁市卫生学校在药品销售课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对 2015 级药剂专业一个班 28 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

(一)“标准化病人”的招募与培训。“标准化病人”分为职业“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简易“标准化病人”、学生“标准化病人”以及电子“标准化病人”。我们主要采用医学专业教师和本校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选用具备一定的表演功底,良好的记忆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并富有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根据“标准化病人”所起的三种作用(“扮演者”“评估者”和“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典型案例表演培训、临床和药学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培训、基本原则培训。“标准化病人”需要能详细描述症状感觉、病史、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和效果期望,忠于脚本用高超的演技演示典型案例,并保持中立的态度根据评分标准公正合理地评价和指导。因此,为了使理论联系实践、技能对接岗位需求、评价方式适应职业标准,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通过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优秀毕业生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讨,编制案例脚本和评价标准。

(二)“标准化病人”教学实施与效果。在药品销售课程中设立消化性溃疡、肠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痛经、避孕、阴道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周炎、过敏、结膜炎、皮肤病、微量元素缺乏证等病例,学生以“标准化病人”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在模拟药房中进行药品销售,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询问和体征检查,了解病史、用药史和生活习惯,提出可能病因和解决措施,进行合理用药指导,提醒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顺利完成药品销售。“标准化病人”作为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估,除专业知识和技能外,门店环境卫生、仪容仪表、态度语气、销售技巧、沟通表达能力也在考核的范围,对学生做得不足或者遗漏的地方进行反馈和指导。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 28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 28 份,回收 28 份,回收率 1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见表 1)。

表 1 的调查结果显示:

1.“標准化病人”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项目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考核评价”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凸显学习主体地位。“标准化病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中与病人面对面互动,如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走进药店寻求维生素矿物类用药指导时,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有带入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情境中受到启发。在面对“标准化病人”时,学生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药品销售顾问,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

2.“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贴近工作实际,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在向咳嗽病人进行药品销售时,学生能够做到热情饱满地迎接顾客,详细询问症状、有无感冒症状、有无黏痰、持续时间、用药史,根据掌握的药品知识指导患者用药,并强调注意事项,最后礼貌送走客人。“标准化病人”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学生在训练中以工作标准为依托,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将所学药学知识转化为岗位操作技能,正确指导病人合理用药,熟悉门店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在与“标准化病人”的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服务态度和销售技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有力的助推器。

3.“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病人”经过训练后熟悉工作标准和流程,并能以病人的角度亲身感受,对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价,指出和纠正不足,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师作为观察者,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从而做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和指导,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标准化病人”终究不是病人,虽然能表现患者的主观症状,但是无法表现客观体征,如皮肤病例扮演时,可以口述疾病的特征和感觉,但无法真正展示皮肤问题。而且所表现的常常只是典型特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疾病往往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模拟药房使用“标准化病人”的同时,增加学生到企业门店观摩锻炼的机会,拓宽视野。

第二,学校药剂专业学生人数多,而且药剂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标准化病人”。学生“标准化病人”需要在保证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充当“标准化病人”,这在时间安排、统筹规划上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

第三,“标准化病人”经过培训后,质量能否达到评估者、指导者的标准有待考量。由于经费短缺,“标准化病人”来源于专业教师和本校学生,他们教学工作和学习繁忙,“标准化病人”的质量有待提高。

任何时候“标准化病人”都不能取代真正的病人和教师指导教学,但“标准化病人”为药剂专业学生提供了演练对象,可有效弥补教学资源缺陷,帮助学生在服务真正的病人之前,通过高仿真历练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和职业自信。同时,“标准化病人”运用于药剂专业教学中,可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药剂专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月仙,田金徽,杨克虎,等.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

[2]董 理,沈 聪,肖韩艳,等.标准化病人在外科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中的应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7(6)

[3]梁 冰,李 苗,胡丙清.国内标准化病人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华全科医学,2016(10)

【作者简介】廖 静,女,南宁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覃 洪,男,研究生,南宁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标准化病人教学应用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在留学生胃肠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实践与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