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行动研究

2018-09-04 10:02陈敦忠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作文教学小学

陈敦忠

【摘 要】写作作为交流方式,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说是一项基础技能,然而作文写作却已成为农村小学师生们的“头疼”问题。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表达上的欠缺、素材积累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任务出现了很多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农村小学中作文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并结合实例而展开,最终希望可以改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情况。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47-02

写作是学生培养世界观、认识自我价值、进行创作表达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小学教学任务的开展却并不理想。因此,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据此下文就改进农村小学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展开丰富想象

在农村小学作文写作中,想象力是激发学生作文欲望的基础。可以说“想象无错误”,想象会将学生想表达的创作进行具体化、实际化。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发展创新,注定了学生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打击学生去磨灭他们的想象力[1]。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教师应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任他们自由翱翔。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合理虚构,而看图写作、编童话故事等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课文《丑小鸭》中有一幅丑小鸭在湖边伤心哭泣的插图,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的内心活动,描写出丑小鸭艰难生活的场景。此时,学生的写作便水到渠成了。

(二)进行情感激发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也是写作的动力。古人所说的“文思如泉涌”就是指情感一涌而出的迸发,从而使文章一气呵成。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写作基础教学中,情感的渗入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通过圆明园烧毁前和烧毁后的照片进行对比。用视频展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破坏后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于侵略者野蛮行径的厌恶憎恨,以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完成相关方面写作定能真挚动人。

(三)赞许和表扬

表扬教育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通过评语表扬的方式便可以让学生兴奋,从而增强自信,对写作的兴趣随之高涨起来。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赞许,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就愈发浓厚。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学生也就有信心去完成写作。

二、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一)生活中获取感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方能获得写作灵感[2]。教师以要求学生写日记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还可以向学生讲述鲁迅、雷锋、张海迪等名人坚持写日记而艰苦奋斗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持之以恒的道理。学生在刚开始可能会出现无从下笔或记“流水账”的情况,这不要紧。教师可以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学会写出在生活中的感悟。长此发展下去,学生就能在生活中拓宽写作思路,更加留心于生活,锻炼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对于他们的沟通表达能起到有效帮助。

(二)立意创新,表达自由

立意创新指的就是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而小学写作的一项重要理念就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大胆选材构思的能力,以及不拘泥于形式的自由表达。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抓住事物特点,锻炼敢写敢想的心理素质及能力。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便可以抒发真情实感,激发对写作的创造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彰显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让人感到平乏又苍白的文章。所以教师应该就某个范围内,题材不限,立意自拟,字数不限让学生从中释放出自己内心的潜力以点燃创新的火花,表达真实的自我。如学习课文《凡卡》后,就小凡卡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新的创新写作,可以让学生们续写文章,也可以让学生为小凡卡写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去创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小凡卡的故事,进行写作的自由表达。

三、重视积累作文素材,丰厚学生写作

(一)走出课堂,寻找素材

教师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师要用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素材。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拔河比赛、两人三脚等。学生只有自身去参与,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才能把活动的经过、活动的细节以及活动的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这些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要学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能反映深刻道理的小事。如:校内的大扫除、植树活动、感恩父母活动、学雷锋行动中见到的人和事,就连升国旗仪式、办板报等都是学生观察、认识的对象,学生还可以就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重视阅读,沉淀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才能累积丰富的素材,写出好文章[3]。小学阶段学生在语言词汇方面是浅薄而匮乏的,教师可以用作业的形式,去让学生准备积累本收集好词、好句、好段。要学生将自己所阅读过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同时让学生学会对好词、好句、好段的运用。重视语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为写好文章奠定语言基础。品味和感受文学语言,吸收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还可以开展相关的阅读计划,例如,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书进行推荐,或是讲故事大赛等。使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同学们在互相分享之中增加了阅读量,增长了见识,也让他们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去写。

(三)贴近自然,运用素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是重要的写作源头之一,古时候就有山水诗以歌颂自然。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奇松怪石等都是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例如: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描绘出了田园风光的四季之美,也让学生内心萌生对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所以在课余时间里,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丰收的果园和金灿灿的田野,还可以让学生到公园游玩,去博物馆参观等方式增长见闻。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兴趣大、热情高,对所见所闻也就会记得牢、感受深,写作文时教师稍加指导,就不难写出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亲近大自然,并且在自然中感悟和成长。

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在学习过程方面,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本文主要以三个方面去研究改进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状况,提出了培养写作兴趣,引导表达自由,重视素材积累等观点,给出了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素环. 作文起步阶段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9).

[2] 施玲英.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2).

[3] 王曉平.西方写作研究进展:模型、认识论基础及其教学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作文教学小学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