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胜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做到既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又很好地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呢?我认为关键要在“趣”上做文章,让学生享受文言文的“趣”,体会千百年传统文化的“智”。基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智”设导语,掀起文言文的“盖头”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响”,仿佛敲门的砖头,敲得好就能够敲开学生的心门,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智”设导语显得很重要。
如在讲《赤壁赋》时,我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为切入点导入,投影赤壁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如果自己身在如此美景之中可能产生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化身为苏轼,由景及情,展开课文的探讨。
再如学习《陈情表》时我如此导入:当代作家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的确,自古以来有很多孝的故事,表达了华夏儿女孝亲敬亲事亲的感人事迹,今天要讲的《陈情表》就是一篇“惊皇帝泣后人”的佳作。后人评价“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到底李密陈了什么情,让我们不得不哭呢?这样导入,一下子能吸引住学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余,很想了解文中之事,也便自然地喜欢上了文言文。
二、“趣”设情境,让文言文“活”起来
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朗读生“趣”,进入角色
比如学习《前赤壁赋》时,我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明确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苏子”和“客”对话的内涵。并问学生:如果你当时在场,你如何回答“客”的问题?最想对“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在这样的角色体验中,学生都能有所感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2.视听结合,提高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小视频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教学中,我从网络下载了人教版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视频故事》,通过11分57秒的视频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交欢的情节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握人物形象。
3.角色扮演,古今相通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情节改编,用文言对白的形式表演出来,从而提高的学生兴趣。如我在讲述《鸿门宴》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有很不错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让文言文教学强化了实体感,加速了学生的理解过程。这让文言文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认同感,从而推动学生文言知识的积淀。认知和情感在教学中同步进行,实现“趣”和“智”的默契。
三、以“趣”导“智”,古为今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一些文言知识,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学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言文教学弘扬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这无疑应该成为一种导向,引导教师注重文言文教学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1.摘抄整理
建立文言文写作素材库,引导学生重视文言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2.拓展延伸,古人今看
在讲解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反思写作。比如我在《李将军列传》教学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我为李将军悲——读《李将军列传》”“李将军悲剧原因浅析”“李广难封给我的启示”“我看李将军”……这种写作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运用意识。
3.古为今用,借鉴文章写法
如在学习《劝学》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有一位學生,体育非常好,但是学习不努力,成绩也很糟糕,身为同学的你为他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来规劝他好好学习,请联系从《劝学》中学到的道理写一段话给他。再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后,请学生模仿文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游记。
4.古体今变,进行作文训练
可以进行扩写、仿写、改写、想象等作文训练。比如学完《留侯论》后,我要求学生想象留侯张良忍辱的心理。学习《师说》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咏物言志,写一篇短文。
在文言文中听说读写是密切相关的,“听”是“说”的基础与根本,“读”是“写”的扩展和升华,语文教学若能将古今结合,必会收到“意外之喜”。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倘若我们语文教师能以“趣”导“智”,古为今用,定能把枯燥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