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远华
【摘 要】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不但要求能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现成的结论,而且加强了对于不完全归纳法应用的考查,既要求归纳发现结论,又要求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初步形成“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运用归纳法步骤②的证明过程中,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n=k+1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n=k到n=k+1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但是“凑”结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些技巧,变形难度较大,也没具体固定的方法,这里对步骤②略作改进使其形成通法,以回避拼凑结论这个过程。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改进
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n0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n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即只要命题对某个正整数成立,就能保证该命题对后继正整数都成立,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二、常规的数学归纳法关键步骤及易犯的错误
1. 关键步骤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这里采用的方法突出了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难度大技巧性强。
2. 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變化被弄错。
(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三、“凑”结论的一些技巧
“凑”结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些技巧。变形难度较大,也没具体固定的方法,而且易犯的错误因此这里对步骤②略作改进使其形成通法,以回避拼凑结论这个过程。
1. 对等式的证明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解析:①当n=1时,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1)时等式成立,
即有■+■+…+■=■,
则当n=k+1时,
■+■+…+■+■
=■+■
■
下面证明:■+■=■
∵■+■-■
=■+■-■
=■
=■
=0
∴可得■+■=■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N*等式都成立。
方法总结:对于等式的证明可先利用假设,再利用作差或作商的办法证明到左边与右边相等。
2. 对不等式的证明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不等式1+■1+■…1+■>■成立。
解析:①当n=2时,
左边=1+■=■,
右边=■,
∵■>■,
∴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2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
1+■1+■…1+■>■
那么当n=k+1时,
1+■1+■…1+■+1+■>■·■=■
下面证明:■>■
∵k≥1
欲证■>■
即证■>■
即证4k2+8k+4>(2k+3)(2k+1)
即4k2+8k+4>4k2+8k+3
即证4>3,显然成立。
∴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不等式都成立。
总之对数学归纳法进行改进以后,回避了拼凑过程,不需要有技巧的变形,拼凑,从而变化成更大众的一些,更常规一些的不等式的证明。
【参考文献】
[1] 唐子周. 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一点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8(03).
[2] 张莉,贺孝贤. 数学归纳法的历史[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