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摘要 随着国家财政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目前高职院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在实施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结合相关法规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就高职院校的内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10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在诸多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致使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是推进高职院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估,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管理。
1高职院校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全面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第一,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大多是对财务收支的预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常规运行。但却忽略了对资金的预算,即:在一个会计年度中不同时间内的资金需求量与资金供给量的预测以及筹资能力与筹资需求能力的预测。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资金使用上计划赶不上变化,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与资金链的供给相互脱节,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第二,高职院校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普遍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只是简单的以上一年的收支情况为依据,来测算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情况。而未能按高职院校的事业发展战略和事业发展目标的相关标准,实现按定额编制预算。造成了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相互脱节,失去了预算的应有作用。第三,预算编制内容一成不变,缺乏自主性。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一年编制一次预算,并且对一些支出的细化做出了严格的限制,造成了各预算部门对其预算的编制缺乏自主性,影响高职院校的部门执行力。
(2)对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够,缺乏时效性。由于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造成了预算管理部门对受影响的各项因素不能及时应对。另外,因预算的编制时间同预算指标的下达时间有所不同,给事前的预算控制带来了困难。还有,由于《规范》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对预算的频繁调整。再有,由于年终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深入、细致。加之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最终会导致管理的效率低下,阻碍学校的发展。
(3)预算评价机制缺失。由于高职院校对预算项目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造成了学校资源的匮乏和严重浪费,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1.2高职院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收支管理体系不规范
(1)存在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高职院校中的一些职能部门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备案和审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如:赔偿款、重读费、补考费等,违反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相关规定。也导致了“小金库”事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给学校的收费业务带来风险。
(2)对“三重一大”的资金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对大额支出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计划性,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谋求高速发展,过度投资基本建设,盲目采购教学设备,造成了在基本建设和设备采购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13高职院校政府采购体系不完善
(1)政府采购的定价同学校预算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政府采购大多数要选择那些信誉好,规模大的供应商,另外,政府指定的采购公司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并要求供应商预先支付一定的押金,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政府采购的成本,造成了政府采购成本往往会高于自采成本,从而使预算成本加大,预算计划超支。
(2)高职院校的预算与政府采购计划不一致,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项目、基建项目等投资的主体及资金的来源各不相同,而所需商品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日趋变化。同时,因高职院校具有组织体系复杂,组织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很难提供精准的采购计划,因此,很难实现以收定支的管理模式。
(3)政府采购的品种不能满足特殊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在采购所需物资时,没有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物资加以关注,造成了政府采购的品种只能满足一般需求。
1.4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体系不完善
(1)赶工期现象严重,造成建设成本加大。高职院校在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赶工期的现象。赶工过程中一方面会增加施工单位劳动力的投入,同时,也会导致一些材料价格的上涨,索赔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由于赶工期使各项施工工作交叉严重,导致了很多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返工和浪费现象尤为严重。
(2)由于使用对象的特殊性,使建设成本加大。如:学生使用宿舍楼时,会经常对墙面造成损坏,增加了维护成本,造成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的加大;另外,高职院校的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等设施都会提高建设项目的成本。
(3)審计监督滞后,给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造成困难。许多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不熟悉审计工作,欠缺经验,造成工程施工和工程审计相互脱节,造成审计的滞后。
1.5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致使学校资源配置不优化,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了资产的闲置、短缺、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出现。
(1)资产管理的观念滞后,意识淡薄。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业务素质差。
(2)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缺乏产权管理意识。一些高职院校对经营性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学校的固定资产长期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使用。使投资的资产不能得到回报。资产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证。
(3)高职院校普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一些部门以学院名义举办培训班,收入自留,很少上交,无形资产占用得不到補偿。还有一些无形资产未被确认,价值不能在账面上体现。
1.6高职院校对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待改善
(1)高职院校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往往缺乏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法制意识淡薄。
(2)合同内容订立不严谨,给学校经济造成损失,甚至会引起合同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合同风险。
(3)高职院校对合同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存在风险。
2高职院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控制措施
2.1加强高职院校预算环节的控制措施
加强对预算编制科学性的研究,选择合理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使编制的预算合理可行。能够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1)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充分沟通,协调配合。(2)预算编制要与资产配置相互对应。(3)预算的执行要与批复额度和列支范围相符合。(4)决算编报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2突出对收支业务的控制措施
高职学院应加强对收支业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对收支业务真实性的审批。(2)加强对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及账务处理规范性的审核。(3)加强对出纳员操作规范的审核。(4)加强对岗位责任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5)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审计职能。(6)加强对大额资金审批程序的控制,加强对风险的评估。
2.3高职院校政府采购业务的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采购业务。对采购经费实施精准化的预算管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对采购业务审批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对采购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定期对采购业务流程进行评价,及时防范采购活动中存在风险。
2.4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的控制措施
(1)强化对工期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正确处理成本与工期之间的关系。(2)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3)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建设,强化对建设过程的跟踪审计,有效保障结算成本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5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控制措施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提高管理水平,贯彻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实现归口管理,梳理业务流程,实施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做好财产清查工作,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
2.6高职院校合同管理的控制措施
(1)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有效建立和实施合同风险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合同签订人的合同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实现归口管理,有效控制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2)对大额的经济合同,开展事中审计,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防范合同履行环节的风险。
总之,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进而在实践工作中让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到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将意味着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当今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并有效实施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妥善解决高职院校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健康、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