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应用

2018-08-24 10:52高立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佳作组内习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令教师头疼,学生厌烦的课程。长期以来以教师评改为主的讲评模式,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强,更重要的是,评改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造力。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应用,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新的空间。

一、互改:小组互改,强调旁批

对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实践,先要进行学生分组,在组内形成互改格局。当然,互改作文之前,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对班级学生不同层次的作文进行翻阅,不批改,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二是针对不同年级学情和本次作文写作要求,制定评改标准,每生发放一份;三是以6-8人为一组,结合班级人数而定,并推举出组内组织能力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在互改过程中,各组长进行习作发放,可以交叉批阅,也可以循环批阅,各组成员按照评改要求进行认真研读、评改,写出旁批。如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妥当,有无病句,对精彩的片段、句子、修辞手法合理的佳句进行圈点。另外,在互改环节,为确保评改的客观性,不写总评。不过,教师在对评改标准制定时,要结合班级学情灵活运用。如对于七年级学生可以只提出直观感受;八年级学生可以适当融入个人写作建议;九年级学生可以在评判基础上,融入启发性、导向性建议。

二、讨论:组内讨论,推选佳作

改是前提,讨论是重点。我们根据各组评改任务,向各组组长提出推选佳作要求,协同各组组内成员,在改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大家都需要从组员文章阅读中来了解每篇文章的质量,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再对照评改标准来宣传最佳习作,由组长根据组员讨论执笔写出总评语,并签上评改人姓名。在讨论评优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传阅习作,了解各自的写作情况,另一方面节省批改时间,提升批改质量。教师在本环节要做好导向,控制课堂纪律,特别是讨论环节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学生。

三、评议:佳作展示,组间交流

评议环节是对各组评改后不同学生的佳作进行班级展示和共赏的过程。根据班级小组情况,按照组号顺序进行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优秀作文及亮点片段进行朗读,并说明入选优秀的理由,各组组长及成员要对佳作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综合组内成员的建议写出总评。本环节的组间讨论,有助于实现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建议的交流,弥补单纯性组内讨论的不足,且对佳作进行综合性点评,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扬长避短,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在组织中,扮演好自身角色,以课堂佳作讨论为导向,避免发生组间争吵,适得其反。

四、点拨:教师点评,改进佳作

让学生进行分组互评互改,难免出现学生点评的片面性。对于同一文章而言,学生认为是佳作,与教师的评判标准并非一致。所以,我们在点拨环节,主要是发挥教师的点评优势,来纠正和弥补学生点评的不足,也让学生的佳作能够获得改进和完善。当然,教师点评主要侧重于导向性强的分歧部分,特别是在组间发生争执时,教师通过引导来优化评改方向,对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五、自改:修改原作,学以致用

自改环节是在最后,通过前面的互评互改,学生能够从中借鉴他人的建议,聆听他人的点评,从他人佳作赏析中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趁热打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另外,在自改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组审阅结果,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和表扬,对评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批改中重点把握不准的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掌握评改方法。

总之,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实践,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以学生间的评改来交换意见,相互学习,减轻了教师单纯评改的负担,也让学生从评改中看到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了习作鉴赏力。当然,教师在推进小组互评互改模式时,也要从多个方面给予疏导和驾驭。一方面在作文教学理念上,要走出教师独霸“讲台”的弊端,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学习模式,鼓勵学生从作文中找到乐趣,鼓励学生从批改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疑惑中尝试解决,化知识为能力,激活作文课堂。另外,考虑一些班级人数多,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模式的实施难度大,在具体小组分配,任务分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环节,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小教师”角色优势,来化解作文评估难问题。

高立军,山东桓台县周家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佳作组内习作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