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莲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除了学习基本课程知识外,还需要提升精神文化素养,所以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虽然众多民族文化在历史前进过程中被逐渐遗忘,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长达五千年的积累中,渐渐显现出她的魅力,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瑰宝。作为万千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员,被赋予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在受接受教育的同时,扩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他们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找寻课文产生的原由,发掘课文中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接纳程度加深。
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处处都能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文言文、歇后语、成语等。如今加上《国学》以及《弟子规》的教学,使得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视,传统文化被普遍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借鉴古人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优秀思想作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也要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相学生传递,让学生在保持优良品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1.体会古诗词的结构、韵律美
古诗词的整体结构碎步复杂,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以及情感,学生要从古诗词中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首先需要通过对古诗词朗诵节奏的把握。所以,在进行古诗词课程指导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将古诗词读出节奏感的办法。第一,要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划分,找出间奏。采用音乐课程的节拍方法,找出古诗词的节拍,如四言诗中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为二二拍;如五言诗中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为二二一拍;或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二一二拍,等等,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不同的结果划分,因此,教师在诗歌朗诵前,要对学生进行演示,诗词断句有合理,语气要有一定的停顿和高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诗歌朗诵方法。为使学生能在诗歌朗诵过程中体会韵律美,可在学生诵读时加入音乐,从氛围以及节奏中感知古诗词的美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2.展开联想,感知古诗词优美语境
古诗词中简要的語句却能迸发出丰富的情感以及意境,为体会古人对语言运用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美情境,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就精确而又细腻地刻画了如霜的月光照落在乌啼镇的上空,江边的枫树和渔火相对难眠的场景,利用城、船、营造一种空灵渺远的意境,在明灭、无声对有声的对照中,渲染出诗人一股淡淡的哀愁,充分体现出来诗人的羁旅之情。整首诗虽然都在进行场景描写,但为了使学生对诗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朗诵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描绘出诗人看到的场景,之后让学生对想象出的景象在在课堂上进行描述。在学生的场景描述中,除了将诗中情景得到了重新展现的机会,才能在联想中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深处乱世对家国的忧愁。进而让学生感知古诗词优美语境的同时,还能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3.从古诗词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影响
传统节日也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了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不同的传统节日蕴含了不同的传统文化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也有诸多古诗词在描写传统节日。例如,杜牧《清明》中,就是描述在明清节,古时清明节与如今的清明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当时清明节使一个具有浓厚的节日色彩,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举家上坟。但对于像诗人先这样情感较为丰富的人来说,会倍感寂寥,所以后人在品读此诗时,极易受到气人情绪的感染认为清明节是一悲凉萧瑟的节日。而王安石的《元日》则表现出的另一番景象,整首诗描述的都是人们在庆祝元旦时,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景象,表达出来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奋进精神,说明当时不同的政治背景也会对诗人对节日看法产生影响。在对节日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认识到古时传统的节日文化特点,还可以深刻了解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了解到当时社会环境对于诗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的传统方式受到了不小影响,与此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因素带来的困扰。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出发,抓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其展开阅读行为的培养。在阅读行为的培养上,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名人名篇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传统文化踪迹,体会传统文化精粹。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也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了着重强调,将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提高学生自身知识的储备,以便取得良好的阅读认知。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开展丰富联想,对学生评判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但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对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学会利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使学生内心情感得到充实的同时,领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对课外知识增进了解,让学生在拓展知识中激发创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的诸多内容具有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皆源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学生应该正视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文化魅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为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发挥出积极效应,可采取小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在其中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地位的认识。
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对学生推行传统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于传统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传统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1]潘茂军.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2017,(08) :86.
[2]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 :93.
[3]王一峰.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