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汤林 朱海涛 朱灿
摘 要:目前,我国在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但是在这一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培育过程精简、师德缺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应建立起完备的职前培育、在职深造、社会保障等体制,促使教师专业化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门训练和学习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使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教师个体职前培养,从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的过程,也包含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一名合格的专业化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相应的职前培养来得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个体自身不断地学习进步。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但是作为一门专门的职业,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得以产生。专业化的教师是现代文明社会所提倡和要求的。目前,我国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教育部门正在大力完善教师的培育机制,把教育事业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化的发展也在一步一步增强。
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是整个教师团队中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得到了保障并且稳定地发展。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的出生率和适龄儿童的入学、升学及在校生数量将明显增加。国家预测,适时调整教师的培育,同时招聘代课教师、民办教师等来应对这一政策来可以较好地应对学生数量突变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良因素制约着专业化的发展。
1.对专业发展认识的误区
提到学校的教育,不少人似乎把学校的教育只当作学生发展的场所,而渐渐地忽视了教师也需要发展的这一事实。在许多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主体时,没有关注到教师的持续以及专业化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各种资源、物质、能量之间都存在着交流共享的关系,但是人们似乎对教师专业化存在着某方面的误解。其一,认为专业化就是某个学科的知识专业化,不需要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同事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不交流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因此产生了一种个人主义导致教学效果不乐观的现象。其二,部分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在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成绩等方面的专业化,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性、行为、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种认为有专业化的知识以及提高学生成绩为指标的观点,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主人翁的意识,而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无疑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错误解读,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会使教学效果下降。
2.职前培育过于精简
我国目前部分培育教师的师范院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当中,虽然设置了很多的教育学类的专业知识,但是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累积堆砌,并没有将专业化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师范院校培育的是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门类的教师而不是专家,应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锻炼,这是使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相区分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看来,许多学校重视高端的、精深的学科学习,忽略了教师专业的本性,課程设置仍旧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这三大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实践锻炼。对于教师的课外实践,部分学校流于形式,简单地给学生进行实践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降低了专业性的发展。教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能从中学会如何将知识更好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知识,但是如今的部分院校忽视了教师专业化思维的形成。
3.教师在职培训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在走向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的一体化道路,并以教师教育概念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概念,将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到终身化阶段。然而,以目前的在职继续教育来看,其培养过程出现了较大的偏离,特别在一些贫困县乡学区实现教师的保障机制更为困难。
学历与能力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等的,部分学校或者单位以学历来衡量教师的能力,无可厚非,这样加深了教师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培训以及其他方式来提升学历。但与此同时,各种不良的现象也就产生了。教师通过交费给辅导班或者培训机构,就能轻易地得到相应的学历证明,这样教师的学历提升了,相对应的能力却并未随之增高。而学校或者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也较少,导致了不良风气的盛行。
事实上,学历与能力并不相冲突。高的学历一般情况下象征着高的能力,高的能力同时也对应着高的学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学历与能力不对等的情况存在。但似乎这个不对等的情况在被人们一点一点地忽略,这也是导致教师对职业认知偏差的原因之一。在职培训应该注重的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单提高学历,让能力与学历对等才是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它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就以上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学科联系,提升专业化意识
现代教学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借助其他学科教学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这样不仅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可以得到当下一门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授之前也会注重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整合,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教师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营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导。教师作为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介人,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通过自己的知识、智能、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广大教师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教育实践修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树师表,为学生做出榜样,为社会树立正面形象。
在加强教师队伍合作的同时,应加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品行的教育。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灵魂以及人格的塑造,教师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把学生塑造成有知识、有文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强化职业的道德教育工作,是高校长久发展并为我国社会不断输送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长足发展和稳定结构体系的重要支持元素。扩大知识的空间范围,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更好地提高专业化意识。
2.加强师范院校培育,培养合格教师
灵活有效的师范院校培育,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基础。应建立“以生为本、以师为范”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各学科课程、现实的教学情境设置相对应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科目,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满足不同专业的要求。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
高师院校的任务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師资。今日高师院校的学生,明日大多将是基础教育教师,基础教育质量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在校期间,高师院校自始至终应让每位师范生充分地与中小学校的师生接触与交流,走入课堂,走入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当下的教育形势,使之尽早了解中小学校、了解中小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师范生在学校内接受专业化的培训,以便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
3.完善在职教师培训的保障体制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好的教师才会产生好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建立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可以让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继续教育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不是简单地让教师获得培训后相对应的学历证明。应该有区别地看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的学历,高学历不代表好的教学能力,同时,低学历也不能说明教师教学水平低。在培训的同时也应加强培育教师的科研力度、对教育教学课题的关注和研究程度,应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培训的课程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师学习了某方面的知识之后,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同时知道如何用正确且合适的方法来传授给学生,利用合适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不能只是教师满腹经纶,而学生空无一物,要让教师的学历与能力相对等。高教学能力低学历的教师应该给予与其教学能力相匹配的学历提升的要求,低教学能力高学历的教师应给予其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1]车丽娜,徐继存.我国教师专业化:历程、问题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36-40.
[2]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4(1):150-153.
[3]常 川,崔 敏.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于提高教师素质[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1).
[4]王 健,张润玲.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及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8).
[5]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45-48.
[6]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文汇,2003(8):10-13.
[7]陈 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