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立理性超越的态度,让教师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找准课堂基本问题这个出发点,并有效地向核心素养目标落脚,是理性超越的基本内涵. 理性超越,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方法论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理性超越;课堂改革
从2001年正式铺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其中风生水起的是2001~2011年,被称为“十年课改”. 十年课改留下的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在看到其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已经深切地影响着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课堂上的一种常态时,同样也要看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种种激进甚至是冒险. 其体现在课堂上的行为就是教师在上级意志或者自身无意识的情形下,所进行的教学行为的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某些样本示范下的标准动作的简单模拟,如打破原有班级授课建制后的小组团坐、踊跃表达等. 有的专家就针对这些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虚假的繁荣”,于教学效益而言并无实际用途.
当前,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旗帜,作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所做出的种终极性描述,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自从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就方兴未艾,在感到欣喜的同时,笔者同样感觉到这种情形似曾相识,于是不免心生担忧:核心素养会不会也成为一个美丽的泡沫?又或者说会不会成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框?基于这样的担心,笔者提出课堂改革还是要“理性超越”,这样才不至于使其偏离原有的航向,进而能够真正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试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宏观思考.
课堂改革,从课堂基本问题出发
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改革. 这里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哪里?有一个隐喻:教师站在课堂上,实际上是立于课堂改革的中央,身后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此问题并非指缺陷或不足),身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即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隐喻中,教师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立足于何方去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里有两个选择:一是目标导向;二是问题导向. 前者面向核心素养,后者面向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 笔者以为,要想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性超越,那应当将出发点放在课堂基本問题上.
提出这一观点,并非是忽视核心素养作为目标的重要性,反之,恰恰是考虑到核心素养培育的可操作性,才将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放在课堂基本问题上,而这也是近年来不少课程专家所倡导的“回到原点”的本义. 可以肯定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从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这个原点出发,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脉搏并寻找到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
有研究者指出,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性质和课堂教学构成因素的内在关系”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性质毫无疑问在于让学生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的魅力. 而从课堂教学构成因素角度来看,则更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课堂是育人唯一的主要场所,学生不可能脱离数学课堂去体验数学育人的过程. 譬如说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事物然后进行抽象. 如“正数和负数”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记数、排序需要催生了1,2,3…时,认识到表示没有产生了0时,认识到分物、测量中产生了,等分数时,才能认识到天气预报、收入与开支等需要新的数来描述,而这个数就是负数. 于是,从具体的生活事物描述,到数的形成,就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抽象能力培养是不可能发生的;二是教学过程是育人功能实现的唯一主要途径,离开了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育人则必为空中楼阁. 如上所说的“正数与负数”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不经由任何情境与引导,就直接给学生以“负数”的概念.
这样的问题界定,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任何淡化教师在课堂上作用的教学改革,都难以使课堂教学改革立得稳、靠得住、走得远. 而这,恰恰是课程改革中已经出现的现象,也是核心素养培育推进过程中应当规避的动作.
核心素养,依托课堂教学以培育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让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培育,就需要依托课堂去实现理性超越.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思路可能是这样的:先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的研究顺序,于是得出从概念到图像和性质,再进行应用的教学流程. 将这一流程迁移运用到二次函数的学习中,自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从y=ax2,到y=ax2+bx,再到y=ax2+c,最后到y=ax2+bx+c的逐步变式,其间还可以根据a与0的关系进行二次变式)去得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这样的教学在促进学生构建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知识上面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而如果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则教师的设计还可以更进一步.
比如说,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y=ax2从解析式角度研究其图像与性质.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y=ax2本身比较简洁,但同时又能够较为完整地体现二次函数的特点与要素. 于是,这一环节的教学会从x和y的取值范围、x取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体现出二次函数的对称性)、x=0时y取最小值为0、x>0(或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图像位于一二两个象限等角度来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猜想、验证等具体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探究、问题解决等能力. 而学生更好地认识二次函数作为一个模型且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这些能力正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思维从哪里出发,学生思维的延展,都有教师在保驾护航;学生对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的体验,都有教师所提供的素材在起着支撑作用. 尽管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某些激进的课程改革视角下有过多干预学生学习的“嫌疑”,但反过来想,如果不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又将何处依归呢?因此,我们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超越”,正是要将理性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认知上,体现在对班级授课制最基本的规律的尊重上,从而也就体现在对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谨慎与负责上.
于是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立足于课堂,且要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辨别,以真正寻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方法运用技巧,以及数学思想的魅力,是核心素养体现的重要方面. 同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方法,进而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上,那学生的能力就能够愈发增强,而这又正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学科整合与能力迁移,因而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逐步成为现实.
改革路径,核心素养方法论超越
纵观课程改革以来的数学课堂,可以看到方法论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方法论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是默会的,但其一定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选择. 无论是此前的课程改革,还是眼前的核心素养培育,方法论一定是很重要的.
研究者指出,教师要有“责任伦理”,在核心素养培育中,责任来自于对学生发展的认识,即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能否得以培育,就是自身的责任之一. 而从伦理视角看,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置于自身的伦理认知之下,从而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根本的内驱力.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笔者以为要建立方法论超越的思路,就是要找准核心素养培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上面已经强调了要以课堂基本问题作为出发点,这里还想强调一下以核心素养要素作为落脚点. 核心素养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甚至整个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也不能穷尽其所有要素,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要从中挖掘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教学中着力引导,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积跬步、聚小流的效果. 而这其实也是方法论的一种体现.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具有理性认识,从而在理性超越中摒除浮华,以让教学改革行稳致远,让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既宽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