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华
摘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自从走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跟广大教师一样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数学教学。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改变教法,加强学习过程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都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改为由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当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个分数,老师都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回答,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使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渴望获得新知的需要。
教学中我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知识的本身出发,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带着强烈的欲望主动去学习。
二、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习惯
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看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活动中我创造条件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能力不强,为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精神追求。如,在讲9加几、8加几时,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盒子里先凑成十个小球,再与盒子外面的小球合起来表示加的结果。这样的动手、动口活动,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概括模式,逐渐地有了“凑十”的思想。当遇到7+4、6+5的算题时,他会自觉地萌动出7+3+1,6+4+1的想法,從中可以看到动手参与,不只使学生学会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
2.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中、高年级有些教材,可以把要讲的新内容编成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操作或自学课本。系统的思考提纲,对于学生要想什么,观察什么,做什么都有一定的指向,学生按着这个顺序去自学、思考,就能独立获取知识,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
例如,我在讲异分母加法法则时,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看书、思考、逐渐悟出了计算的方法。
① “+”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
②怎样才能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③分母相同就是什么相同?
④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
这种带着问题探索的方式,使学生的脑、手、口共同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也理解了算理。紧接着老师又布置了几道练习题,学生都能正确地算出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组织“合作研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其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教学任务也无法真正落实,组织有效的“合作研讨”,就能较好的解决教学效益问题。“合作研讨”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当某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也会主动解释清楚。这种方式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从儿童的心理来分析,这种小组“合作研讨”方式既满足了自己要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同学间相互关心的需要。
4.精心设问,激活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它对于启迪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沿着学生的思路精心设问、反复推敲,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引线”。
要想激活学生的思维,除精心设计提问外,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每个人都具有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实践证明,只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长大后都能成才。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提问难易恰当的问题,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5.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深化思维。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练习目的性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练习的空间。新奇的、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如,7减几的练习最后,有一道看图填空题,学生很容易就把空填上了,但老师的最后一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就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有的说一共有几只海豚?有的问海豚脖子上一共套了几个圈?……学生有问有答,异常活跃,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当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时,我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自己折出一个小的长方形,并用新的分数表示出来,折的结果有的表示成2/6、3/8,还有的表示成2/16、3/12、4/32。开放性的练习使得求异、求新的思想得到了扶植。
在练习中要重视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是21世纪人才素质中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需要独立思考,有一定的难度,发散性的问题,磨练他们,发挥智慧潜能,以锻炼和考验他们的意志力。
三、重视情感作用,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只有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焕发出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中,谈话法是经常采用的途径与形式。教师通过谈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的听讲情况,以亲切期待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理解与爱护。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调控、点拨、激励,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实践使我认识到,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教师在备课、上课时,应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动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