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春
摘要: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只有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因素
青少年犯罪,是指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惩罚的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一、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表现
青少年犯罪行為都是在其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之下实施的,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个体心理结构中原有的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与客观存在的不良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
1、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情绪性
违法犯罪青少年不能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愿意看到不合自己心愿或有碍自己愿望实现的事实。他们要做的事情,不管多么危险,多么不道德也要拼命去做,为此常常做一些愚蠢可笑的事情。
2、道德法制观念模糊
违法犯罪青少年常常是非颠倒,他们把江湖义气作为友谊,为哥们两肋插刀;把称霸的地痞当英雄崇拜,称为老大;把吃、喝、玩、乐看作幸福;把学怪样、讲怪话、求新鲜当作时髦,美丑善恶不分。
3、错误的人生现
有些青少年由于没有正确解决好身心发展的矛盾,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包括哥们义气、享乐主义以及错误的观念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这些错误观念像鸦片一样缠住了他们,使他们称王称霸、无法无天,屡屡触犯刑律。
4、畸形的需要结构
畸形的需要结构的主要内容是:超过其心理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可能性的极其强烈的物质享受的需要;强烈的情欲和对异性的占有欲;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消极刺激的需要;结帮结伙的需要。
5、消极不良的情绪、情感反映
主要表现在:第一,情绪反映强烈,极易冲动。有的青少年会因—点小事就冲动发怒,行凶伤害他人;第二,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有些青少年当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便放纵狂呼,忘乎所以;而当得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时,又表现为极度愤怒、郁闷、悲观和绝望。当这类青少年遇到挫折时,便可能对他人或社会进行报复。第三,变态的情绪、情感体验。各种不良诱因和刺激,使某些青少年心理不合常规,发生错位,萌生犯罪心理,易实施犯罪行为。
6、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辛苦
他们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及学习观点,怕动脑筋,厌恶学习,劳动中往往安定不下,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混乱,表达能力差,缺乏羞耻感。调查表明,83%的违法犯罪青少年自我评价学习中等和中下等,91%有不同程度的逃学经历,旷课逃学一周左右的占52. 9%,一个月以至一学期的占20.8%。
7、自卑感
违法犯罪青少年受人歧视,多次碰壁,常常出现自卑心理,使他们缺乏生活勇气;也常常有强烈的自尊心理,往往使他们自暴自弃。
二、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成因
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1、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三方面
(1)社会不良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以经济为中心的时期,人们的价值规、人生观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少年正处在欲望强烈、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生理阶段,外部不良环境给他们以很大的心理冲击,这主要表现在社会腐败现象的存在,社会部分人员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垃圾的毒害。由于文化市场监督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格调低下,以宣扬色情、暴力为主的精神产品冲斥文化市场,致使—些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受毒害很大。一些业主为了赚钱,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大力开放,使一些青少年较早地涉足一些不健康的生活。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大都为了钱财,追求性满足和追求刺激。据对某市200名在押少年犯调查,在7种犯罪目的中第一位是“为了金钱”,占68%;第二位是“为了朋友”,占9.4%;第三位是为了‘性满足”,占 8.9%。金钱至上使一些青少年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
(2)家庭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作风对青少年有直接影响。
家庭暴力。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中的孩子,心理受到明显损害,他们容易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
单亲家庭。近年来,家庭离婚现象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原因使父亲或母亲性格产生变异,粗暴地对待子女,使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一些子女因此变得孤僻、自卑、冷漠,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
父母的婚姻状况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影响很大,违法犯罪青少年将近四分之一生活在破损家庭,即父母分居、离婚、再婚、丧偶。调查发现,27.65%的违法犯罪青少年认为犯罪与父母离婚有直接关系;32.2%认为犯罪与父母再婚有直接关系;51.2%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在父母再婚后离家出走等。
(3)学校管理教育方面的缺陷
对差生关爱不够,法制宣传不够,青春期性教育和性健康道德教育不够等。在校的青少年学生都处在青春期,一些学校却有意无意地放松、回避,放弃了对在校生的青春期性健康、性道德教育,学生不能从正常渠道接受正确的教育,而接受了来自社会的不良的性知识和性观念,因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期心理品质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儿童期那种内心的平静状态已被破坏,内心矛盾错踪复杂。这些“内心的矛盾”主要有两种: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2)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包括A、需要与满足的矛盾。B、正当的要求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的矛盾。c、现实生活中不良影响和青少年辨别抵制能力低下的矛盾。
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沒有解决好上述矛盾,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便形成犯罪心理。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1、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孩子学会在家庭中和家庭外作为社会个体生活的准则,以使其将来能顺利地适应社会,而不致发生障碍;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
(1)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要加强自我修养,用正确健康的思想、优良的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好的生活习惯武装自己。在孩子面前,言语话题要有所选择,行为要注意检点。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而且,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言行一致。
(2)家庭教育既要避免放任和溺爱,又要防止简单粗暴。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父母要多跟孩子沟通,增进自己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的了解,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庭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其犯罪意识的形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做父母的一定要认识到,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就要及时纠正。要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2、要抓好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1)抓好素质教育,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教育及性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习惯。
(2)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形象,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3)学校要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帮助他们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青少年提供有利健康成长的环境
(])加强社会公德,对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2)消除文化垃圾,以内容健康的文艺作品来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3)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制,禁止青少年进入一些娱乐场所,防止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受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青少年犯罪同其它刑事犯罪一样,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制止。但是,通过对其形成原因和预防对策的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
参考文献:
[1] 李云昭.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5, 2 .
[2] 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