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倩蕾
【摘 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视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新思政育人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如何在推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同时,发挥大学生社团思政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社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各类阵地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改善思政教育的短板问题,不仅重在提高思政课的教育质量,同时也要创新思政教育的育人途径。
一、把握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发展,随着学生兴趣爱好多样化,大学生社团数量增加,社团组织规模扩大,活动形式百花齐放,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多元文化思潮的涌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新媒体传播途径多样,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学生社团作为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具有自发性、松散性、随意性,如不加强引导,社会消极思想往往容易通过学生社团这一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在校园内形成负面力量。所以在大学生社团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社团活动的正确政治方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腐朽文化的侵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接机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拓眼界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将大学生社团发展为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政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政治热情、增强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可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性强、趣味性较弱的难题。
大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社团成员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达成社团共识,形成社团宗旨、目标、规范等,这种一致性保证了社团的稳定发展,使得社团成员能够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服从社团规则、参与社团活动的意识。重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大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创造大学生社团成员相互接触以及接触社会的机会,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彼此的兴趣交流过程中获得情感、理念、意志的提升,储备社会活动经验,还可以使社团中指导教师、社团干部的品性得到普遍的推广和模仿,良性行为载体的榜样作用可以增强德育功能,潜移默化的促进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
二、制约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功能实现的因素
大学生社团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是一个全校性的开放性系统,社团规范对成员的约束力较小,成员的加入或退出自由度较高,成员的参与范畴不受限制,参与积极性主要看成员兴趣,所以大学生社团人员流动性较高、稳定性较差,导致社团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社团的成员主要以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为主,大三参与主要是作为社团负责人,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仍作为社团成员的寥寥无几。社团成员构成的金字塔结构导致社团的兴衰主要依赖于社团中间骨干,老成员留不住,新成员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新鲜感,新老成员的衔接不力,社团传统的承袭与延续性较弱,如果中间骨干一走,社团容易有瘫痪危机。社团凝聚力和号召力较弱,成员的意志和激情容易被消磨,限制了在大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延续性。
随着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泛,各类大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从当前普遍情况看来,大学生社团的组织、指导工作是在校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由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提供监督和服务,能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的社团极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现实的困局,也有大学生社团本身性质的困扰。大学生社团数量众多,校党委和团委只能提供方向上的引导、政策上的支持,要做到面对面、全程的跟踪与指导就需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而当前要给每个社团配备能够做整体规划、具有专业指导经验并且能够投入时间、精力的老师十分困难。在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社团缺少价值导向,停留在组织娱乐性的、小型的、重复性的社团活动,缺少具有创新性、有思想引领作用的社团活动。校园社团虽多,但是创新性强,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社团较少。这限制了在大学生社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辐射面与拓展空间。
从物质经济条件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社团存在资金不足,又缺少硬件辅助的硬伤,经费、场地及设备不足的问题导致社团活动规模不足、影响力不够,活动质量无法保证。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给予的社团经费、社团成员的会费,少部分来源于活动举办过程中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的资金支持,但只有少量具有商业价值的社团活动才能够活动商家赞助,赞助的经费也十分有限。在社团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的硬件配备上,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为学生社团提供场地及设备,但是大学生社团数量众多,不可能做到每个社团都具备自己的办公场所和所需设备,这就导致大学生社团日常管理松散、组织缺乏规律性,这也阻断了大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
三、改善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功能成效的路径
正确认识并重视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树立创新意识,探索思政育人融入社团发展的理论基础。重视大学生社团的自发性、民主性、自主性特点,在发挥社团作为学生思想、观点、情感、需求表达的重要场所同时,将其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探究、创新、传播的阵地。社团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不仅仅是大学生活的点缀,大学生社团要成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思政课的改革不仅仅要改在课内,同时也要重在课外,寻找思政课实践教育与社团建设的结合点,将以往脱离了学生生活如“高岭之花”的思政课变为能够引导学生做什么人,帮助学生成为这样人的“接地气”教育。
学校党委和团委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重视与引导,增强社团专业指导老师的配备。大学生社团是在作为高校整体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隶属于校党委和团委的管理下,但大学生社团又是自发性学生组织,由学生组织、管理,要保证学生社团价值观的正确性,使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保证正确价值导向,就必须加强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教师机制。专业指导老师可以在思想引导、政治引领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规律、有目的、有组织的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开展德育工作。在社团活动开展中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难时,指导老师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指导老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多样化,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影响力、创新性。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也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能力上,随着课堂的广泛化、普及化,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应该不断转变思政教育理念,重视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思政教育作用,将学生社团的指导纳入教师评教体系和学生第二课堂的体系当中。
增加思政类大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质量,当前大学生社团数量很多,但思政类的学生社团数量较少,高校党委和团委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联手,创新社团建设的新思路,组建思政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思政类理论社团的活动中,共同激发思政类大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影响力,扩展思政类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范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推动学生社团在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上的重要作用。
最后,学校应加强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大学生社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管理、服务、指导、协调体制,做好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日常保障工作。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全方位育人,就必须重视大学生社团这一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的育人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http:
//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
61208_291306.html
[2]张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和措施探析[D].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