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

2018-08-11 09:30牟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导初中体育主体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两个最为活跃的因素,其二者能否和谐统一是体育教学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二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随着当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新型合作关系,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以导为辅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切实实施。

一、对体育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

传统体育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统一教,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或再现教师教的动作,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强调运动负荷、练习密度或动作细节的掌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身的需求和个体的差异,从而形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又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导什么、如何导,应根据学生学的需要和学的情况来进行;教师的“导”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导”把学生引向学会学习的境地。作为体育教学中最活跃因素的体育教师,不仅可以输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反馈信息,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和谐一致地向着既定目标运动。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由“学会”转化为“会学”。那么,体育课堂教学教师重点应“导”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导”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确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微观的眼光,更要有宏观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由认知能力、学习情趣、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而教师的“导”与思维训练、创造训练、心理品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包括全面的认知体系,一般的学科能力和兴趣态度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2.“导”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的教法来自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自练,从自学自练中发现问题,挖掘重点、难点,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让学生们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3.“导”师生情感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心理要素:情感要素与认知要素。教师要尽可能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挖掘情感教育点。另外,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表现,要全身心地热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諧的气氛。

4.“导”个性发展

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必然表现出差异性,体育教学直观性强使这种差异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深入研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情况以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措施。体育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见解,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创造能力的时间和空间。

二、对体育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是思想认识又是教学实践的中学体育重要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学生主体作用意识的培养更是不能忽视的必备因素,两者最终要在教学实践中辩证统一起来。学生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受益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体育教师,只有认识这种客观存在,才能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课堂空间和时间

人的创造性来自于个人的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我们不能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住,要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自学、自练,发展个人的兴、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

2.采用“设疑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启发学生的思维。体育教学中的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一定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通过教师的“设疑”,学生会在课上课下积极地互相讨论并与老师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便可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意见,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深思善问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条件下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学习和讨论,相互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动作完成不好的学生的害怕心理得以克服,这样他们就能够心情放松地参与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开展互帮互学,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编为一组,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发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不急于统一指出和纠正,而是给充分的时间让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而且有益于后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自尊心的保护。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淡化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淡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才能使体育课成为有效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碧珍.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J].体育师友,2003年02期

[2]郑华伟.构建学生体育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

【作者简介】

牟静,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教15年;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主导初中体育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