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露萍
【摘要】贾政,谐音就是假正,也即假正经,所以,他在人面前,永远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一副典型的儒生相。在《红楼梦》中,他是唯一一个儒家思想的传道者。那么他的教育也永远不被后人接受。
【关键词】封建礼教 现代教育 欣赏 灵性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80-02
贾政,谐音就是假正,也即假正经,所以,他在人面前,永远不苟言笑,一本正经,一副典型的儒生相。在《红楼梦》中,他是唯一一个儒家思想的传道者。那么他的教育也永远不被后人接受。
一、缺乏欣赏教育
且看《红楼梦》第一回: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歷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从此处看出,贾宝玉一出生,给贾政带来的不是喜悦,却是厌恶,贾政一开始就不喜欢贾宝玉,这就为后来的教育留下隐患。
再看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宝玉)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可就是这样生得玲珑剔透,人见人爱的宝玉在贾政的眼中却是一个形容猥琐的浪荡子,贾政一看见贾宝玉,气就不打一处来。
摘录第九回: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这一段话,是在贾政当众儒生的面对贾宝玉毫不留情的责骂和羞辱。贾政对儿子的讨厌是毫无遮拦的。很有才情的贾宝玉在父亲眼中一无是处。而我们现代教育来看,要教育好一个人,首先就是要学会去发现他的优点,好好地欣赏他。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我们更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这一点,贾政就做得太不尽人意,当着外人的羞辱,无疑增添孩子的自卑感,他还怎能好好上进?也就无怪贾宝玉对父亲是能躲即躲。所以父子之间一直就存在隔膜,更别谈对他的教育。贾政在内心是无法欣赏宝玉的,他对宝玉从小就去抓胭脂盒耿耿于怀,所以他内心就有一个结。而黛玉是欣赏的,在欣赏者面前,贾宝玉的才情得以行云流水般的发挥,也才有“滴不尽相似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深情诉说。
现代教育理念中,欣赏教育,指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欣赏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在贾宝玉小小年纪,需要父亲去引导正确人生观时,他只是一味地厌恶和疏离,所以达不到正确引导的效果。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我们首先应该是旁观者,而不应该是裁判,家长应该去肯定,去赞赏,而不是去否定,去断然裁决。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思考,去创新。
二、封建道德的维护缺乏教育的灵性
在小说中,贾政出场不多,贾政在小说中始终被作者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忠臣、孝子、严父的楷模形象,在元春归省一回中,他的这种忠臣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迂腐古板、严厉生硬,始终被作者塑造成一个忠臣、孝子、严父的形象,这是因为在小说中作者对贾政这方面的性格描写颇多的缘故。在第九十九回中写他被李十儿拨弄的情形,第一百零五回在禁衣军查抄宁国府时对贾政的描写,都生动形象地表露了贾政的迂腐、古板:他委琐鄙俗,举止荒谬滑稽,首先是魂魄定,心惊肉跳,后又是跺脚叹气,泪流不止。贾政没有治事理家的才能,在家庭中他把一切事务推给贾琏和凤姐,让他们一手操持,一切事务他不管不问。
在贾政生活的年代,已经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末世阶段,社会上已经到处可见衰退的迹象,在这样的环境里,贾政严格遵守封建礼教,抱守封建礼教而不越雷池半步,他想以此来振兴贾府。可惜,他的愿望最终破灭,应该说,一开始就没了希望。他的长子贾珠可谓他的理想接班人了。贾珠14岁便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是一个上进,能够撑起这个封建大家族的第三代,可惜不久便病死。贾珠的死,给了贾政沉重的打击,贾宝玉接着的出生,本该给他带来又一丝希望,可惜这个衔玉而生的宝玉从一岁生日抓阄即抓着了脂粉就让贾政极度是失望。他一开始就产生厌恶,而因为他的因循守旧,就更别谈对他灵性和沟通了。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就赋予教育要具有灵动性。孩子也才可以有灵动的思维。而灵动的思维最初的来源就应该是亲子教育,灵性成长。这也才让我们今天有了更加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九零后,零零后,才有了共享单车,有了淘宝等新兴事物的崛起。
三、功名利禄的热衷束缚教育多样化的手脚
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在江西粮道任上被李十儿等家仆蒙骗,弄得声名狼藉。政,谐音“正”,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着重一个“正”字。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贾政迂疏肤阔,直逼宋襄,是殆中书毒者。然题园偶兴,搜索枯肠,须几断矣,曾无一字之遗,何其干也。倘亦食古不化者与?孔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媵薛大夫。”政之流亚也。他把功名寄予长子贾珠,不幸贾珠英年早逝。他又把希望寄托于贾宝玉,可贾宝玉始终是一颗顽石,而他最小的儿子贾环却是庶出,且形容猥琐。他热衷功名,希望家族兴旺下去,但他却处处失望,处处痛心。
而现代教育的多样化包括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育人者等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广泛学习各种有益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自己。
四、亲情的冷漠使教育走向一潭死水
首先我们看林黛玉进贾府时。第三回:林黛玉拜见各位舅母姐妹之后,就去见两个舅舅。
第三回:其一,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
其二,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此处,两个舅舅一个也没见上。而这,应该是他们深爱的唯一妹妹的女儿,唯一的亲外甥女。可见,在贾府,亲情已经是极为淡漠的了。这就让黛玉一进贾府就有寄人篱下之感。如果说残存一丝情意的话,那就是使这个家族兴旺起来的第一代贾母身上,应该说贾母时时处处捍卫着亲情,这也是她能够让家族走到第三代还繁华的原因吧!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这一回,可谓是对贾政正面细致描写较多笔墨的了,也是对贾政最精彩的描绘。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评论说:“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又说“封建家长们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竭力想巩固封建统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这里的“封建家长们”当然包括贾政,“叛逆者”包括宝玉。这是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对贾政作出了“无情”的审美评判。周先慎先生在他的《明清小说》中也谈到了宝玉挨打的情节,并着中分析了贾政的三次流泪。
在生活中,一个被激怒的父亲打儿子,一时手重,事后因心疼而后悔,以至于流泪的情况是常见的。但贾政与此不同,且看他第一次流泪,是在他“气的面如金纸”,下决心要打却还在将达未打之际,他“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这里的“满面泪痕”当然不会有因心疼而哀痛的成分。贾政自己的话透露了他内心的秘密:“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宝玉过去!也免不的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后来,是他满心希望宝玉长大后继承“天恩祖德”,做一个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宝玉却违背他的意志成了一个不孝逆子,使他感到希望落了空。他愤怒,同时又不能不感到绝望和悲哀。这就是他在未打宝玉之前就先流泪的真正原因。第二次流泪……跟王夫人一样,他深深地感到没有“依靠”和“绝”的悲哀。第三次流泪……这次流泪,跟王夫人一样,不是哭活着的宝玉,而是哭死去的贾珠,实质上也就是哭自己希望的破灭。……关于眼泪的细节的描写,透过贾政表面上的凶狠和威严,无情地揭示了人物灵魂深处的另一面,贾政,一个力图使行将败落的贵族大家庭能够存亡继绝的封建统治者,一个正统派的代表人物,在宝玉这个“冥顽不灵”的“孽种”面前,既愤怒又悲;既威严又虚弱。
从周先慎先生的这段论述,我们依然强烈地感受到贾政这个封建统治者的“无情”和冷漠。连最起码的父子之情都没有,他的流泪是自私的,虚伪的,不是为宝玉流泪,他不像一般父亲打儿子时,一时手重,事后心疼而后悔,他也是残忍的,凶狠的。这样一个父亲,在这一顿对贾宝玉的痛打中,已经彻底失去了对贾宝玉的希望,甚至说,是对家族的彻底失望。
现代教育的亲情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曾有一位父亲,自己勤奋努力地挣下了万贯家财,却突然发现长大了的儿子一身坏毛病,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无奈之下,他找到一位专家,居然拍出10万元说:“你帮我教育好我的儿子,我就给你10万元!”笔者当时曾撰文告诉这位父亲,你错了,教育孩子是你不可推缷的责任,更何况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抚养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如果没有亲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应,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又如何会被教化?所以,抚养与情感、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如果儿童缺失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教育也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相反,重视亲情教育,会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学会回馈。家长和老师能够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走出去感知外界,教育就会像长长的东的流水,永远充满活力。
五、爱情的空白也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贾政是有真性情的,但在封建现实生活中却丢失自己真正的追求,成为一个失语状态下的典型文人形象。所以,他是没有爱情的。在书斋中他迷失自身,在贾府中、在父母和子女面前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在官场中也处于失语状态。探究其因,是封建文化自身的矛盾性、清王朝文化的存在样态以及《红楼梦》文本美学追求所决定的。
他有一个正房,两个姨太太。他的正室王夫人是个稍显愚笨,整天吃斋念佛,内心却充满极其冷漠和自私的女人,她的念佛也不过是假仁假义,嫉妒心极强。漂亮女人在她面前都会落得一个悲惨下场。而贾政的两个姨太太赵姨娘和周姨娘。在贾府中,真正能把他当个“人物”的,也只有既可恨、又可怜,既愚蠢、又真实,既是主子、又是奴才,既想抗争、又没有资本,既兴风作浪、又屡战屡败的赵姨娘了。只有在更找不到感觉,处境更尴尬,不得不依附于他的赵姨娘面前,贾政才能找到一点可怜的感觉,才能表现出一些难得的振作之气,才能展露一下封建家长的特有权威。但是这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是无法和爱情画等号的。
所以贾政不管在探春还是贾环面前都无法释放他作为父亲的温情。现代教育理念里,爱情的温馨必然会使家庭和睦,夫孝妻贤。反之,爱情的空白也就给教育套上难以弥补的空缺。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从贾政身上影射出的这些问题,是一个时代的缺陷,不是一个人的悲哀。把贾政放在当今,他也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子女来。在今天,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应该改变观念,结合现代最新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个个活泼、灵动,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参考文献:
[1]《突破平庸——提升教育质量的31个跳板》/严育洪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2]《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出版社:北京市,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
[3]《王国维独上高楼》潘知常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4]《红楼拾珠》刘心武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