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培养读者的数据素养

2018-08-06 19:35梁柳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信息素养大数据

梁柳

【摘 要】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数据采集、研究等方面,都充斥着大数据的应用。

对于“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也将具有大数据的特点。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掌握大数据特征,探索如何为用户创新研究、科学研究提供用户需要的数据和知识。这也对读者的数据能力尤其是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素养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一种延续和扩展。它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敏感能力、收集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和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社会文化传承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外语类院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合理有效的数据素养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素养;数据素养

一、数据素养的内涵

(一)数据素养的内涵

在国外,克劳尔指出具备数据素养的学生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找到相关的数据用以解释问题,能够鉴别有用的数据资源并以合理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国内对于数据素养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张静波认为数据素养主要指研究者在科学数据的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和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研究者在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发布过程中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陈娜萍认为数据素养就是在实际情境中具有数据意识,能基于数据提出问题,结合信息技术,使用恰当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表征和分析,并掌握用数据进行说理和交流的能力。

笔者认为数据素养是一个相对系统化的能力,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数据处理和工具使用的能力是有效运用数据的关键,并且批判性思维贯穿整个数据处理过程。

(二)数据素养的演变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也随之改变。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发展进入飞速发展。信息量高速增长,信息的检索、处理、转化和创造性运用成为决定信息价值的关键。面对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很难在海量的信息中检索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作为信息获取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集合——信息素养应运而生。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指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200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对信息素养做了较为权威的定义“信息素养是个体明白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进入21世纪,信息量的飞速增长和快速流通,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信息的交互逐渐趋于可视化和数据化。2013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的人文社科领域对是否将数据素养能力纳入到信息素养内容中做了调查,95%认为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能力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自此,数据素养成为了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加强数据素养的重要性

2012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该计划指出提升国家先进核心技术需要收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分享海量数据,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加快科学研究和工程探索的步伐,保护国家安全。在这项计划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才数据素养培养体系。

我国教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全国各高校也都按照要求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多年来,尽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都随着时代发展也在不断探索与革新,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填鸭式”教学,信息素养教育的趣味性与读者的参与型、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而且,文献检索课程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只是简要告诉读者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来获取所需信息,而对所获取的信息如何处理、如何利用基本没有涉及,更不用说如何进一步提高与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探索如何加强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二、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展数据素养教育

数据素养是一种对数据能够客观认识和科学管理与应用的能力,是高校师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对师生的数据素养教育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一项职能和职责。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出了意见。

(一)增强责任意识,深化继续教育

数据素养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刚刚起步,大多数图书馆员的思维和所拥有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要求。图书馆馆员数据意识和认知落后,数据知识和数据管理能力匮乏,数据素养水平整体不高。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责,馆员的数据素养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数据素养教育的水平。图书馆应当多开设馆员培训课程;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水平,为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培育数据人才。

(二)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

尽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式都随着科技和时代发展也在不断探索与革新,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填鸭式”与“教受式”教学,信息素养教育的趣味性与读者的参与型、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图书馆人员便要改进创新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把数据素养教育和学校课程改革相结合,改革传统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三)以读者为中心的数据素养教育

数据素养教育的主体和落脚点是读者。就高校图书馆来说,读者则主要为师生,并且学生占据绝大多数。对读者的数据素养教育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数据获取意识、数据分析意识、数据安全意识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贯穿大学生涯的始终,重点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这也是培养提高数据素养的重要条件。读者对数据的敏感程度直接决定了对数据进行下一步处理的自觉程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具有了数据素养意识后,下一步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数据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比较常用的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收集、规范文献数据管理,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和效率的软件有Note Express等。而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读者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

三、结论

大数据时代要实现的不仅是基础设施层面上实现数据连通,消除“数据割据”、“数据孤岛”现象,为人们提供数据处理和使用的技术工具支持;还应该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大数据改革。数据素养是人们有效地发现、评估和使用数据信息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通过图书馆自身数据素养责任意识的提高和深化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将数据素养教育和学生课程紧密结合,构建高校学生读者数据素养的课程体系,培养读者的数据技能。数据技能是数据素养的保证,更是数据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数据时代,提高外语类专业读者的数据素养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2013(4):29-32.

[2]何海地.大数据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5(9):130-134.

[3]杨晓琼.大数据时代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合作路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5(3):98-102.

[4]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信息素养大数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