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鹏 袁东超 倪 菲 杨茗茜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中医学的入门级课程,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1-2]。如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打好基础知识是中医教育中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开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的课程设置、希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及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等,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大一、大三两个年级的112名在校学生,调查时间为2017年12月28日,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100%,其中,大一学生为2017年9月入学,刚完成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大三学生为曾在大一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采用匿名方式,如实、准确地作答调查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统计意义。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学时设置、教材满意程度、教师教学方式、对课程理解程度的评价等方面的6个问题,其中4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此外,也对大三学生做了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成绩调查。
应用SPSS 16.0软件对问卷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频率、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3.1 课程学习的兴趣程度 112名学生均参与了“对本课程的兴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有兴趣和非常有兴趣的比例达73.21%,而没多大兴趣或者没有任何兴趣的仅占2.68%(详见表1)。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度非常高,有极大的热情学习这门课程。
表1 对本课程的兴趣程度 (%)
3.2 教学学时设置与教材满意程度 参与“课程教学学时设置”调查的学生有111人,1人未作答。结果显示,选择108学时的占46.85%,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90学时、72学时和54学时;有1人选择其它,希望能多一些学时,可以大一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详见表2)。参加调查的学生学习本课的学时为90学时,但选择108学时的比例却为最高,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听教师讲解本门课程,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参与调查的大三学生还提出了“每学期开展本课程的教学,逐渐深化,而不是一学期学完”的建议,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各门课程的基础[3],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充分考虑该建议,深化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改革。
表2 课程学时设置建议 (%)
112名学生全部参与了“教材的满意度评价”的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均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新世纪第3版)[4],该教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孙广仁教授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的郑洪新教授共同主编。调查结果显示,对该教材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占67.86%,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仅为3.57%,学生也对教材提出了“解说太多、重点不清”“内容深奥、阅读困难”以及“逻辑线路不清,希望增补图例”的问题和建议,可供今后的教材编写者参考(详见表3)。但总的来说,学生认为这本教材适合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
表3 教材的满意度评价 (%)
3.3 教师教学方式 “希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题为多选题,112名学生均参与了调查。如表3所示,希望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有59人,占52.68%,其次是希望教师讲授的同时结合小组讨论(30.36%) (详见表4)。表明学生希望聆听教师讲解,也同时希望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能学生之间能更好地沟通和解答,“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的模式可能会更有助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解。
表4 希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 (%)
“期待教师对个人学习的何种反馈”一题也为多选题,109名学生参与了本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期待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得到教师的反馈,72名学生选择了这种方式,占66.06%,远远高于其后的测试成绩 (45.87%)、作业批改 (33.94%) 及书面评价(24.77%) (详见表5)。表明学生更期待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和互动,而非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本科的学习。
表5 期待教师对个人学习的何种反馈 (%)
3.4 对课程理解程度的评价 107名学生参与了“通过课程的学习,对本门课程的理解程度评价”的调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56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51人。其中,66.07%的大一学生认为可以理解课程的60%~80%,而认为可以理解60%~80%的大三学生却只有41.18%;认为对课程的理解不足60%的大一学生占30.36%,而大三学生却占49.01%,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大三学生认为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不足60%,有些大一刚学完本课程的学生可能认为理解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但经过几年的中医学习,发现当时很多内容并没有深入理解,这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大三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的自评与考试测评所得分数对比来看,并未看出学生理解度与考试分数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分数高低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并不直接相关。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考虑采用其它的方式对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非单一采用传统的考试(详见表6)。
表6 对本门课程的理解程度评价 (%)
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兴趣度非常高,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十分有限,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学时学习这门课程,希望有更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期末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各院校、各专业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把学生的意愿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的教学方法,尝试能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这门中医学的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