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云 熊 立
(合肥市滨湖医院药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质、道地药材经规范炮制加工成的中药饮片为原料,依各味药材的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功能主治,采用先进工艺,经过科学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颗粒,供临床按处方调配冲服。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条件恒定、人为可变因素少,因而配方颗粒制作规范、含量稳定、质量可靠。
现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剂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调配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人工调配和自动化调配。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人工调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使用[1]。2011年我院引进了江阴天江提供的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设备MD6100,避免了固定剂量包装的袋装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人工调配模式,开启了自动化调剂模式。本研究立题于自动调配模式下,对不同付数条件下药味数、剂量及调剂时间的统计分析,了解影响处方调剂时间的因素,从而提高中药房的调剂效率及服务水平。
1.1 材料 设备:中药调剂设备为和利时MD6100,是中药配方颗粒第一代调剂设备。处方来源:从我院2017年6月—2017年8月份中药房自动化调剂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中随机抽取424张处方(去除部分因外部原因造成调剂时间过长或药味数≤4的处方),详细记录每张处方的付数、药味数以及调配总时间和单次服用剂量。
1.2 研究方法 将不同付数的处方信息分开统计,每张处方的调剂总时间(T1)为从设备开始调剂到结束调剂的时间;单付调剂时间(T2)=每张处方的调剂总时间(T1)/处方付数;单次服用剂量为1次口服的颗粒剂重量(1付药自动调配成2袋,每天早晚各1袋)。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使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我院中药房自动化调剂的颗粒剂处方情况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颗粒剂处方主要有3、4、5、7、10、14付几种形式,其中以7付为主。
表1 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剂处方分布情况
我院中药颗粒剂不同付数的处方调剂时间情况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付数的处方药味数及单次服用剂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总体调剂时间(T1)上,随着调剂付数的增加,调剂总时间逐渐延长,除了4付与5付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外,都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单付调剂时间(T2)上,随着调剂付数增加,单付调剂时间(T2)逐渐缩短,除了3付与4付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外,都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说明在药味数和剂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调剂付数的增加,调剂效率越来越高。
表2 药味数>9的不同付数处方的调剂时间情况分析 (±s)
表2 药味数>9的不同付数处方的调剂时间情况分析 (±s)
注:与上一组数据相比,**P<0.01;与上一组数据相比,*P<0.05
付数 药味数 单次剂量(g) T1(s)T2(s)74.64±21.46 71.82±14.33 61.53±15.00*54.30±10.48**48.23±9.40*42.88±7.42*3 4 5 7 1 0 14 14.13±2.80 15.17±3.26 14.57±2.94 14.68±2.59 14.21±1.96 14.00±2.64 10.73±3.40 11.60±2.62 11.02±2.50 11.63±3.29 12.85±3.08 10.83±3.04 223.93±64.37 287.28±57.31**307.65±75.00 380.07±73.35**482.26±94.01**600.35±103.82**
单独对7付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中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处方药味数的增加,其剂量有所增加,单付调剂时间(T2)明显延长(P<0.01)。即使在剂量未增加的情况下,单付调剂时间(T2) 仍然明显延长(P<0.01)。说明处方的药味数比剂量对处方调剂效率的影响更明显。
表3 7付处方的调剂时间情况分析 (±s)
表3 7付处方的调剂时间情况分析 (±s)
注:与上一组数据相比,**P<0.01
29.35±10.11 45.64±5.69**52.40±8.09**63.93±8.72**74.33±8.23**药味数 单次剂量(g) T1(s) T2(s)≤9 10~12 13~15 16~18 19~23 7.78±4.04 8.66±2.27 11.55±2.58**14.16±2.80**13.69±2.76 205.47±70.80 319.48±39.86**366.82±56.66**447.48±61.02**520.32±57.60**
目前临床上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调配有两种存在形式,手工调配和机器调配。手工调配与传统的饮片调配相似,先取单味药的总剂量,然后根据付数重新平均分配,此法剂量精准、卫生。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1)要求医师开具的剂量必须是这种独立包装的整数倍,限制了剂量的灵活性[2];(2)此种颗粒剂在外包装上非常相似,给调剂药师的装斗和调配都带来很大困难,不仅在调剂总数量时要仔细查看药名,在分剂量时更要逐一核对药名,以免发生调剂错误;(3)处方每味药的剂量有1袋、2袋、3袋甚至更多,使处方的总袋数过多,少则十几袋,多则二三十袋,不仅给调剂带来困难,而且病人服用时也有一定的繁琐。
自动化调配模式是集药品储存柜、称量、分装为一体,该设备与医院的HIS系统对接,调剂时完成审方、扫码识别、称重、计量、配药等操作。具有识别药品避免了品种错误,计量和分装精准避免了剂量错误的特点。杜绝了人工调配造成的调剂误差,降低了药师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法将医生以饮片剂量开具的处方自动换算成每味药的颗粒剂量进行调配,在剂量上不做任何的限制,为良好的疗效提供保障。从我院使用该系统调剂处方来看,药味数和剂量始终在一定的范围内,而随着付数的增加,其调剂时间也随之明显增加,单付调剂时间反而缩短,可能源于其调剂过程中的固有步骤模式。所以调剂效率会随着处方付数的增加而提高。
自我院使用该系统6年来,也发现了该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设备需定时保养,设备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将无法调配;其次就是药品的养护问题,由于药品的引湿性、拆封上药后装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瓶子中,对外界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一些非常用药品很容易出现吸潮结块现象;调配设备在调剂过程中不会出现调剂差错,但扫码后人工加药时要避免多品种同时加药而发生的加药错误。由于我院较少使用人工调剂模式,所以未做两种调剂时间的比较。所以今后将收集更多数据对两种调剂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
(本文编辑:杨 杰 本文校对:徐晓娣 收稿日期:2018-05-25)
铁杆中医恽铁樵是近代著名的具有创新思想的中医学家,是中国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医家,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尤擅长中医内科、儿科的诊疗。《神经系病理治要》是上海铁樵中医函授学校的培训教材之一。全书分四期,一期详述惊风的传变与诊疗,二期阐述脏腑神经及解颅,三期讲述伤风咳嗽及疾病传变过程,四期讲解惊风、柔痉、刚痉、梅毒等传变和辨证用药。全书系统讲解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全面阐讲了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病理特征、证候组方、用药治疗,对现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仍有借鉴意义和启迪思路的积极作用。
——于峥、杨建宇摘编自《恽铁樵临证基础讲义》(民国名中医临证教学讲义选粹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