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近10年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8-07-31 07:10李梦霞王静波陈美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葡萄膜病毒性病因

李梦霞 刘 玲 王静波 陈美荣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级,山东 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014;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山东 济南 250014)

葡萄膜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和多器官损伤[1]。早年认为葡萄膜炎是发生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性疾病,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此种概念已无法解释葡萄膜炎性反应与视网膜炎性反应、玻璃体炎性反应之间的临床、病理及发病之间的联系,因此葡萄膜炎这一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西方一些权威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葡萄膜炎均被认为是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的炎性疾病,还有将视乳头的炎性疾病也归类于葡萄膜炎[2]。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全球眼科学界的重视[3]。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

1 葡萄膜炎病因分型

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相当复杂,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外伤和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且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百余种类型[4]。常见类型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白塞病、小柳原田综合征等[5],在之前提到的原因中,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是直接引起葡萄膜炎,而细菌、病毒等多是由角膜炎继发的葡萄膜炎。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文以CNKI中文数据库为检索来源,检索词设定为“葡萄膜炎”,因文献较多,又以“病因”为关键词于结果中搜索,选取其中含有病因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

2.2 纳入标准 文献中分类明确的,统计时将所有比例统一转换为“病毒性人数/总人数”。

3 结果

3.1 发病率文献研究 葡萄膜炎的明确病因分型中,病毒性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部分文献中此比例已跃居前3位,如1996—2001年,广州地区病毒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在1214例患者中比例为1.23%[5],2002年发表的论文中数据略有提高[6],为3.3%,2008年四川地区的比例为7.17%[7],而到了2013年,在王毓琴等[9]的报道中,浙江地区病毒性发病原因的比例达到了12.4%,周雪维[10]的文章中提到的比例也达10.7%,因为此前曾有文献提到Behcet病在沿丝绸之路的国家发病率高[11],因此笔者考虑以上数据是否会跟论文发布者所处地区有关,又查找了同一时期其他地区的发病率统计,结果如表1[5-10,12-17]。

表1 2000年—2017年间葡萄膜炎发病率统计

由表1可发现,病毒性所占比例大致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在搜到的文献中,吉林地区及济南地区的数据与以上不同,柳小丽等[15]的文章中2009年9月—2014年9月病例统计得出的比例仅有2.79%,而同属吉林地区的陈丽丽[16]统计的2015年9月—2016年12月患者中病毒性原因未在病因明确者所占比例中出现,刘云霞等人的文献报道中病毒性所占比例仅3.59%,而滕克禹等[17]收集的病例中分类时未涉及这一项病因,但该文献中曾提到疱疹病毒是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类型,且其他分型的葡萄膜炎亦可能受病毒影响。

3.2 文献中数据偏离原因猜测 ①作者在统计病例时因为自己所研究课题的偏重性,忽略了病毒性的分类;②因为病毒性葡萄膜炎为继发性葡萄膜炎,所以诊断时将其归类于原发病,如病毒性角膜炎;③病毒分布可能与地区有关,病毒的复制可能受限于当地气候、饮食的影响;④病毒性所占比例较高的文献中病例涉及地区可能发生过大型流感或其他病毒流行性疾病。

针对这几点猜测,笔者继续查找文献,病毒性原因中疱疹病毒为主,而涉及疱疹病毒分布的文献较少,侯颖等[18]曾有过大致统计分析,然其所选地区为重庆、洛阳、乌鲁木齐、绵阳和柳州等5个采供血机构,仅涉及南方及西部地区,未涉及华北及东北地区,且5个地区所选血样数量差距太大,致结果的科学性存在偏倚。该文献研究方向主要是易感人群,未能有效地反映单疱病毒的地区流行率。故而吉林及济南两地的数据出现偏离的原因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查找文献寻找有力支持。

4 葡萄膜炎的治疗

关于该病的治疗,1984年出版的刘家琦、李凤鸣主编的《实用眼科学》中提到的为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常用药物为皮质激素、非激素性消炎剂、免疫调节剂及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而激素本身就有副作用,加之该病常反复发作,所以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基本难以避免,当时所用免疫抑制剂多是抗恶性肿瘤的药物,毒性较大,可产生严重的全身副作用。

2000年—2017年关于“葡萄膜炎治疗”的文章,知网共收录128篇,见表2。

表2 葡萄膜炎治疗分类及所占比例

可发现这些年的治疗中仍是使用以上几类药物,只是在不断探究用药方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19],生物碱对控制免疫的作用[17],尝试毒性较小的生物制剂[20]。

在这些文献中,仅发现一篇关于新类型的治疗。分子氢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选择性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特性,对多种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是进行葡萄膜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也涉及氧化应激。因此,严伟明的实验采用内毒素诱导性大鼠葡萄膜炎模型[21],通过腹腔注射饱和生理盐水和吸入氢气两种方式进行试验性治疗,观察H2对葡萄膜炎是否有治疗作用,探索葡萄膜炎治疗的新措施。但最终的结论是H2对内毒素诱导性大鼠葡萄膜炎的眼部体征、病理组织学及视网膜功能改变没有明显减轻作用。

既然未发现新型药物,大家基本都将研究方向重点放在中西医结合以减轻治疗过程中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且大家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大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崔丽君等[23]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葡萄膜炎具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陈超[23]、魏建房等[24]的试验也证明患者在常规量使用激素的前提下,辨证结合中药,不仅疗效好,还减轻了传统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而前文已提到病毒性继发性葡萄膜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众所周知,中药对于病毒的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流感、病毒性乙型肝炎、HIV等病毒性疾病已验证了中药在对抗病毒方面的优势[25-27],陈亚乔[28]、梁新武等[29]通过自己的治疗经验提出清热解毒类药物在抗病毒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提出清热解毒中药含有的对病毒的抑制活性成分不一样,且中药成分较复杂,经常通过从多方面来抑制病毒,也就是说一些清热解毒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并不是单一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就意味着中药在抗病毒方面还有着极大的可开发空间。

5 葡萄膜炎预后

据杨永升等[30]的统计,在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用药减停或更换、疲乏劳累、生物钟紊乱、其他疾病诱发、情绪波动等均是诱导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患者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应规律自己的生活,按时作息,平衡饮食,积极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葡萄膜炎复发。

猜你喜欢
葡萄膜病毒性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742例葡萄膜炎的类型和病因分析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