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味家风

2020-10-27 09:38王吴军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苦药逆耳药味

王吴军

小的时候,总是对中药充满了好奇,然而常常听人说药味非常苦,所以一直都不愿意走进父亲那间摆满各种中药的药房。

父亲自小就跟随家乡的老中医研习中医,后来又考入医专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在镇上的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平素的日子里,父亲的身上总是有着洗不掉的药味,我不大喜欢到他身边去。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故事时,他要求学生都要亲自看一看中药,我才决定到父亲的药房里去转转。于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吃过晚饭,等父亲起身去他的药房时,我悄悄跟了过去。站在门口,一阵阵药香扑面而来,我深深吸了两口气,觉得苦苦的药味里竟然有一股说不清的香味,那是清新而动人的药香。父亲转身,一抬头看到了我,他微笑着对我说:“过来,过来看看这些中药。”

我走了过去,忍不住问父亲:“这些草根、树皮、石头怎么会是治病的药呢?”父亲听了我的问话微微一笑,说:“在中医里,所谓的药其实就是你说的草根、树皮和石头之类的,至于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是治病的药,一句话说不清楚,我现在只能告诉你,世上万物皆有可用之处,关键是能不能以自己的有用之处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等你考完试了,我教你读读《本草经》。”

果然,后来父亲真的教我读了《本草经》,那是讲述中药的书,就像西医的药理学。没想到的是,中医的《本草经》写得非常典雅而耐讀,它所讲述的中药用途先不说,单是它的文字就是非常动人的古文,煞是好看。不过,我还是喜欢《本草经》里面对于各种中药的讲述,默默读着这些文字,仿佛有药味弥漫,虽然这些药味是苦的,但是读的那一刻,我却觉得其中更多的是动人的清香了。

父亲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若想得到最好的中药,不仅要掌握好采药的时间,还要把采好的药认真处理,经过晒、烘、焙或者炒、炙等各种手段的炮制,少一步也不行。就像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为了取得真经,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能取得真经,药的炮制也是如此,少了一步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药,也难以承担祛除疾病的重任。”

父亲还对我说:“有些花草虽然长得很好,却是不能称之为药的,因为没有经过认真而艰苦的炮制,这样的花草即使勉强放进药柜里,很快也会烂掉的,所以,药这种称呼看似寻常,却不是随便就能叫的。就像世上的很多称呼和头衔一样,不是随便对着某些人叫而这些人就能称得上的。既然想要承担得起某种称呼和头衔,就要名副其实,否则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我似懂非懂地问父亲:“炮制好的药怎样才能让它有最好的药味呢?”父亲说:“熬。”我不解地问:“熬?”父亲点点头,说:“对!炮制好的药只有以文火慢熬才能出来最好的药味。”我点点头,心中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熬”字。现在的中医书上总是把熬药写成“煎药”,我总觉得“煎药”不如“熬药”好,“煎”字太过轻飘随意了,和历经炮制的中药不相匹配;“熬”字凝重而沉厚,正诠释了中药的“饱经沧桑”。

中药以文火慢熬,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从容坦然。火苗在药锅底下慢慢缭绕,犹如花心徐徐舒展,药锅中尘封已久的药香味就一丝一缕弥漫了出来,药效也达到了最佳之境。熬药还不能急,否则药就容易被熬糊了。急不是好事,急火容易攻心,如此一急,很多事情就会在劫难逃。

书上曾经有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话虽然寻常,却说得非常有道理。忠言大多逆耳,却是肺腑之言;治病的药大多是苦的,却能祛除疾病,使人健康。唐朝的魏徵总是善于给皇帝唐太宗献上“苦药”,而唐太宗也善于喝魏徵献上的苦药,因为他的苦药可以使国家昌盛,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商纣王却听不进去忠臣的逆耳忠言,犹如拒绝喝下治病的苦药,因此,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慢慢地百病缠身,病入膏肓,最后无药可治,走向灭亡。

有的人无法理解药的苦味,所以,有的人总是拒绝那些能够治病的苦药。而现在,我的脑海里常常出现第一次站在父亲药房门口的情景,那些初次被我呼吸到的药味里的清香其实那么好。在父亲的药房里,我第一次懂得了药味的真正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离得了苦味的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味虽然苦,忠言虽然逆耳,却能给人带来健康、幸福和美好。你要记住这些话,这也是咱家的家风和家训。”父亲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是的,在苦涩的药味里,真的饱含着难以言说的清香。父亲说的那些“药味家风”,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慢慢咀嚼,回味悠长……

编辑 遐飞

猜你喜欢
苦药逆耳药味
战玉田
论劝告
张湘瑜
药味家风
何谓中医“七方”
蜂蜜里的苦药
小便不通外敷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