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华
【摘要】 本文主要結合笔者在平时物理教学实践中,遇到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进行案例分析,对错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变“错”为“宝”,使教与学相互促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思维水平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159-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在课堂上追求尽善尽美,对教学中的学生的“错误”视作洪水猛兽,认为学生出错是教学的不成功,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对那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的问题,教者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不出一点差错。这样会使学生认为“出错”意味着失败,对“出错”产生恐惧感,学生很少有开动脑筋的机会去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这样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二、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和处理,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错误”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
三、实践研究
1.营造民主氛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和谐、宽容的课堂
环境,力求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答错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再答;有不同意见的允许进行争论;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插嘴;对回答不完整的进行鼓励;对答得比较完整的进行适时的表扬。这样学生没有答错被老师斥责的忧虑,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风险”,在比较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分析问题和思考,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发问、敢于发言,在学习中体会到在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2.优化设计,让“错误”展示魅力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2.1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陷阱,引导思考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性内容及文字表述有时抽象难懂,因此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中会出现错误。我会根据教学的要求,对可预见的学生可能发生的典型错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陷阱,让学生犯错,充分暴露其物理知识的薄弱点,引导学生因错生疑,自主地突破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1:舞台上经常运用干冰制造“白雾”,这些“白雾”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错答:干冰升华成水蒸气形成“白雾”
剖析:学生出现这样的回答,主要是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这时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纠正,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升华后会变成水蒸气吗?学生这时可能意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继而重新思考;此时,我会引导学生:干冰升华时会吸热还是放热?此过程会对空气的温度有什么影响?“白雾”是小水珠,它是怎样产生的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随即明白:干冰升华过程中吸热使得周围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经过这样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和区分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在实验探究中诱导错误,引起思考
初中物理中,探究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呢?有时候可以设计一定的陷阱,诱导学生犯错,引导学生从错误的的迷茫中走出来。
案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问学生“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很多学生回答是成“正立”的像。然后我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光屏上却出现倒立的像。此时学生纷纷改口说成倒立的像。这时我又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结果学生发现光屏上没有出现烛焰的像,而是发现烛焰的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成正立的像。这时学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与自己设想的不同?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蜡烛所放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决定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因素,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我又提出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烛焰的大小比较,哪个大?哪个小?此时学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进行思考。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纠正学生的错误,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和实验探究,学生很快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3在练习、测验之后记录错误,及时反思
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后,我会引导学生利用错题本,对相类似的错题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并让学生在堂上展示,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同一类题错误的原因,并且通过借鉴别人的错误,带出普遍性的教训,将“错误”转化为全体学生的经验。
案例3:在比较浮力的大小的题目中,学生记录了如下题目:
(1)如图,若A、B、C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它们的体积相等,放在水中静止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则:F浮A F浮B F浮C。
(2)如图,若A、B、C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相等,放在水中静止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则:F浮A F浮B F浮C。
学生错答:两小题都是<;=。
剖析:这两个题目非常类似,有相当多的学生这2题得出同样的答案,学生认为比较浮力的大小就是抓住阿基德原理F浮=ρ液V排g去分析比较,只要找出三个球排开水体积的关系,就能比较它们浮力的大小,但我们知道只是根据阿基德原理去分析显然是不全面的。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区分题干,题目条件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第1小题是“体积相等”,而第2小题是“质量相等”。接着我问学生“三个球体积相等时,能否通过右图比较三个球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学生回答:能,V排A
四、总结
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学习错误转化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真正使學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薛法根.《错误的价值》.
[2]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宇.《失败也有营养》.
[4]《中学物理》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