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露
【摘要】学生本位,就是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创设愉悦的情境是体现学生本位的前提;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是体现学生本位的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提升,是体现学生本位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愉悦情境 参与课堂 提升能力 提升素养
学生本位,就是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近年来,“让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成为越来越多教育研究的新视点。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努力彰显学生本位所做的尝试。
一、营造愉悦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愉悦的心理之上的,当学习氛围和学生情绪轻松愉快时,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学习状态更好、学习效果更佳。为了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轻松愉悦的情境从哪里来?笔者的答案是一童趣。
1.教学形式有童趣
儿童天性爱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法往往是有固定套路的,这样的课堂,实在难以在四十分钟之内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看到,当有教师借班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往往比平时要好。究其原因,不乏有换了教师就换了课堂气氛的新鲜感。正是这种新鲜感,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并完成学习。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创新课堂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充满新意、富有挑战性的“百变课堂”。
以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例,如果教师上课时一成不变,先检查字词,再读课文,最后概括段落大意,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是索然无味的。学生不爱听,自然就无法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发现课文在字词、内容、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上课时,笔者经常采用同桌比赛、男女比赛、自由擂台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当“一张张小脸”因比赛和发言而涨得通红时,他们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教师语言有童趣
如果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颗颗珍珠,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的线。要想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童趣,这样的语言,既能破除师生间的隔膜,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学一些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的字时,笔者常会说:田字格就像是一间房子,一个人住的时候,可以把四肢舒展开,但是家里来了好朋友了,每个人都要学着谦让。在笔者的提醒下,学生很容易便领会了书写要领,做到笔画间的穿插避让。
二、让出舞台,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课堂中彰显学生本位,就是把时间和舞台留给学生。教师除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外,还要设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习真正发生。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水平
如果将课堂看作一个舞台,那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导演,通过自己的辅导和帮助,让学生有更精彩的表现。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这一点,把舞台留给学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将课堂变成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
以笔者自身为例,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笔者上的是经典诵读课,并确定了以古典詩歌中的“送别”为主题。初次设计教案时,笔者认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便选择了三首送别诗和一首宋词,企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欣赏,感受送别诗的感情类别,并初步体会诗和词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结果,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这些内容容量大,难度大,学生要读、又要理解,还要感悟、比较,四十分钟之内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如果只是为了展示个人才华而不顾学生的接受水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笔者将教学内容更改为学生日常已熟读成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中的三首送别诗,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品读感悟,三首诗的内容同是送别,感情不同,抒情方式也不尽相同,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品读送别诗的方法。三首诗品读之后,笔者让学生利用网络当堂查找更多送别诗,利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组学习,深化理解和体会。经过这样的调整,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水平,能让学生在学习后有所提升,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提升。
2.留给学生充足时间,促使学生动脑思考
学生本位,应该是关注到每个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中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一般来说,课堂上真正参与学习、参与思考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爱发言的学生,剩下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客”,不发言、不思考,自然不会有提高。这种情况越到高年级越明显。因此,站在学生本位的角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作批注,自己学会探索知识,使课堂不再是几个“发言之星”的天地。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笔者也会再安排同桌讨论。在经过充分的自学与讨论之后,举手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大多数学生的眼神都不再是一个看客的冷漠,而是求得真知后的喜悦。
三、让学生有所提升
如果说创设愉悦情境是体现学生本位的前提,鼓励学生参与是体现学生本位的手段,那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提升,则是体现学生本位的最终目标。这种提升,可以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在彰显学生本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是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探索,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在个性化的对话中探索新知,并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碰撞、深化体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给方法、提炼经验。正所谓“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一节课结束,学生对与教材相似的其他文本也具有相应的解读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便是课堂中学生本位得到充分体现的结果。
其次,在彰显学生本位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所提升。在执教《荷花》一文时,第四段是作者由看荷花产生的联想。笔者在课件上出示了一朵白荷花,然后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静静地听。听完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作者说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是因为这样的白荷花给人一种纯洁高雅的感觉。紧接着,他便背诵起《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段。小小年纪就能背诵这篇文章,颇令同学们赞叹。在他的影响之下,其他学生竟然都开始试着诵读这一段话,大部分学生都牢牢记住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兴致勃勃地开始积累其他描写荷花的诗句。由此可见,当教师把舞台让给学生,反而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丰富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并逐步尝试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从外界环境的轻松愉悦,到自身参与课堂学习,再到能力素养得到提升,以上三点,层层深入,正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本位的体现,亦当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懈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