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8-07-28 06:49包银花
商情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小实验培养能力激发兴趣

包银花

【摘要】多做物理小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在提高物理科教学质量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物理教学;小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涉及“小实验”的内容比较多,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安排。“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再现、揭示、证明物理规律,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一、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近带学生到湖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湖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人湖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让一个学生自己将一小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一阵微波,湖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湖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湖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且直观的学生现场小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如“光的传播”如果教学中只告诉学生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学生只是这种接受式获取这一方面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理解只是字面上的含义,遇到一些变化实际问题则不可应用解决,如教师利用激光器射人收集烟雾的矿泉水瓶子中学生则明显可以看到光直线传派传播,从而使学生明白汽车的灯光为什么是笔直射出,而让激光射人水中(水中放些粉笔灰尘)则可让学生看到光在水中直线传播,射人玻璃中同样可以看到直线传播。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例子,既提高了兴趣,又领悟了光的传播特点。教师的教学由灌输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慢慢产生厌学怕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亲自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一些随手可做的小实验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的只对大气压强进行描述就会非常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魔术的方式让学生做实验,实验的内容为“瓶吞裸蛋”,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参与兴趣,让学生猜测,鸡蛋在不用手动的情况下是否能进入到广口瓶中。学生会纷纷猜测,等待学生猜测以后教师在瓶子中倒入一些热水,然后晃动瓶子,再把水倒出来,并且快速的用鸡蛋堵住瓶口,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即使不借助手,也能够把鸡蛋放人到瓶子中,因此求知欲产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教师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如:“流体与流速”一节教学中,教师设计小实验,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立漏斗下,让同学们试试,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引导学生向漏斗吹气球会不会掉下来,学生的最后成功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球不停向上旋转说明球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要大,上面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面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学生在这中有趣体验中,兴趣盎然。而后在硬币跳高比赛,机翼的升力小实验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生体验“学中乐,乐中学”。

三、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是实验操作中最基本的能力。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构造和设训来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办法;观察手电筒来了解电路的构成;观察拦河大坝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观察各种剪刀、独轮车、水龙头和门把手等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观察三线插头与两线插头了解各自的优缺点;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和直射人水中的折射情况来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观察家庭电路和组成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观察灯丝粗细来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和额定功率的大小。通过观察性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很好结合。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小实验,学生都要经过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動手制作和反复试验等过程。就拿自制电动机来说,有的同学经过几十次的调试,才看到自制的电动机转了起来,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还是很开心。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经历基本的科学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如在进行“纸锅烧水”小实验时,初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纸锅不可能烧水,但出于好奇心,他们希望尝试这个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仔细观察,听教师讲解并总结物理知识,对燃烧的重要条件一一“着火点”这一新的名词有了认识,明白了为什么纸在烧水过程中不会被点燃。是因为纸的着火点为183℃,而水的沸点是100℃,因此,纸不会被点燃。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探究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总之,物理小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造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各种有趣的小实验,给学生广阔的活动与实践空间,使他们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物理,从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夏振中.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

[2]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B版,2014(1).

猜你喜欢
小实验培养能力激发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利用微型实验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快乐
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