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培优教学的途径

2018-07-26 11:56郭佩芳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
关键词:落实物理教学

摘 要:如何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是课改的一个重点。本文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优活动的落实途径与方法是:创设条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教会学习物理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优活动;落实

中学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厦门由于初中实行的是派位上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优教学的落实途径。

一、 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理念要求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物理培优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关注最新科技的发展,把物理和生活紧密联系,从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 开设课前五分钟活动,拓展视野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能阅读一些科普文章。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物理研究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实际上是一部反映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历史。物理学上每取得一次理论的突破,都伴随着一场巨大的科技变革。用科学家们的事迹去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科技偶像,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求实的治学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开展小制作比赛活动,激发热情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具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动手,敢于思考,同时又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及科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在班上可以开展小制作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展的乐趣,从而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例如组织学生制作杆秤比赛,如何利用木块和水测出牛奶的密度,如何巧妙利用气球来研究物理,制作研究虹吸现象产生条件的教具,探究摩擦起电能吸引水流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不但了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且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不仅是严谨的还是有趣的。

(三) 营造和谐宽松气氛,乐于学习

教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教育。在教学中,我营造了平等、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总是用欣赏的眼光肯定他们的优点,总是诚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新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指出我教学中出现的错漏或不周,这样的物理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师生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在课后学生喜欢拿一些物理难题来考我,我也乐意参与这种活动,有一次,蔡哲源同学拿一道有关变质量的物理问题来考我,在我的引导下,最终在班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数学在物理中应用的争论。平时,我喜欢和学生一起攻克难题,一起分享最近科技进展,一起关注国内外新闻,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办公室,总能看到学生来找我探究一些课题,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平等的平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拜兴趣为师,在物理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班上很多同学深深地爱上了物理这门课,开始自学高中物理,甚至大学物理。

二、 精心设计,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不仅要注重概念的学习,要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还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基于此,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我在初中培优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渗透学科学习方法,让他们每上一节培优课都有收获,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框架,领会物理的精髓。

(一)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独立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不知如何思考问题。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叫学生提问题,学生却没有问题可提。在习题课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在精彩演讲,学生却不知所云,或者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就忘的现象。所以在培优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不再是老师主讲,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讲解,举行习题解答辩论,让他们明白真理是越辩越清。有一次在研究这样一道习题:小新同学家中的墙壁上竖直悬挂着一指针式电子钟,当其因电池电能不足而停止时,指针最可能停在如图中所示的哪个位置附近( )班上学生气氛活跃,同学们轮番上阵,从能量、力和运动等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刘定峰同学从锁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构造特征和费力杠杆角度一语道破本题的天机,引来学生的喝彩,也让我这位旁观者受益匪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分享方法和思路,既竞争又合作,从而也让他们学会思考,真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学会构建框架

“温故而知识,可以为师矣”。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复习。很多人以为复习只是在大考之前才进行,而且只是重温曾经学会的知识。实际上复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构建物理知识框架,只要框架搭好了,则物理知识之摩天大厦指日可待。所以物理培优教学中,我注重教学的示范性,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学生接受的有效性。在每次上课之前,总是认真地浏览教材,理清教学目的,考虑重点讲什么,怎么讲。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在竞赛强化训练阶段,在讲解习题时不再按部就班,不再就题论题,而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会他们如何构建物理框架,如何把物理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复习机械效率时,我从能量的角度阐述了效率的意义,把所见过的机械效率、热机效率等总结成一个公式:η=W输出W输入,并拓展应用来解决空调、热水器、太阳能和电动机等效率问题,收效甚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机械功原理,任何机械都要消耗能量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会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从而让学生体会“融会贯通”的感受,让他们明白更重要的是切实掌握好物理知识点,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即管理好自己的物理知识点是提高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三) 精选习题,让学生学会建构模型

物理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的”。从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都要经过提炼、去伪存真,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成其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那也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学生分析和解答物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识别和还原,开发和利用物理模型的过程。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头脑中进行物理模型建构或直接生成实物模型的过程。如果人们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转化为模型的能力,那么其一生所学的知识都将是毫无意义的。在物理教學中,习题是一些模拟物理场景,通过解答习题可以让学生学会建构物理模型。在解题时如果能从新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的特点和本质,通过抽象、类比和等效的方法,将陌生的问题回归到与之对应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去,则会对解题起到事倍功半之效。

例 1996年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了一辆太阳能汽车。车上电池的太阳能接收板的面积是8 m2,它正对太阳时电池能够产生120 V的电压,并对车上电动机提供10 A的电流。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4 Ω,而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0×103W/m2。求:

(1) 该车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多少?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2) 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9×1.026W,且太阳光在穿过太空及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中有28%的能量损耗,还知道半径为R的球面面积为S=4πR2。请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分析:在本题中学生无法理解太阳能辐射分布与日地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长期思维习惯让他们无法想象太阳辐射是四面八方的情景。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常见的白炽灯发光情景通过类比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球状分布模型,从而很快地求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如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应该要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精心设计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祖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郭佩芳,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一中。

猜你喜欢
落实物理教学
国企纪委“监督责任”的研究探索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