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灿尧
摘 要:孤残儿童属于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由于其身患难以治疗的智残、肢残等重残而被亲人抛弃,或因天灾人祸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这一类儿童一般均会被安置在儿童福利院中进行养育,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个别福利院在为孤残儿童提供服务是仍存在一定缺陷,进而也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孤残儿童;儿童福利院;家庭教育;家庭寄养
儿童福利院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于孤残儿童的服务一般以医疗和养育为主,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儿童福利院功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孤残儿童提供的服务已由简单的生活照料向目前的教育、康复、护理等方向转变,在此也对福利院服务人员提出较高要求,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个别领域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新时期背景下,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孤残儿童的需求特点
(一)对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的需求
对于孤残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在现实生活中与福利院服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接触时间较长,在此情况下,便会与这些人员产生亲密关系,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与天生血缘相比。在现代儿童福利院中,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日常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保证面面俱到。由于孤残儿童对于护理人员的依赖程度较强,故一旦人员离开儿童福利院便会直接给孤残儿童内心带来伤害。童年时期将会对儿童今后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也是培养其情感的摇篮,但对于孤残儿童来说,他们生来就没有父母,因此,十分缺乏家庭关爱,而这也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失去内心平衡,对于他人给予的关爱表现出怀疑。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嫉妒心理,如此也对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该问题应引起儿童福利院高度重视[1]。
(二)对于护理人员认可的需求
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将会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教师不经意间的表扬和批评均可在孤残儿童心中产生巨大波澜,甚至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学习和生活。由于孤残儿童自身的特殊性,故其对于教师认可的需求度较高。儿童福利院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存在较大差别,其所教育的对象均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儿童关爱,并为其指导今后的发展之路,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儿童树立良好榜样。例如,可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引导和鼓励孤残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倒垃圾、浇花、打扫教室等等,在小伙伴生病时,要学会关心他人。对于兒童的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满足其渴望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如此更加有助于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家庭关怀与教育
人类一生中的各个时期都会经历很多社会心理危机,如在儿童时期,主要以自卑感和勤勉为主,在该成长时期,儿童经常会与长辈相比较,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到一些社会技巧,并养成自信品格。儿童态度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的抚养和教育态度将会对儿童今后的态度变化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儿童,孤残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故学习成绩普遍较低。日常实践中,个别福利院教师经常会以儿童学习成绩为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由此也导致了孤残儿童的自卑心理。个别儿童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因此,在课后经常需要专人监督,而教师又不具备良好的监督意识,且时间有限,如此便无法及时纠正残障儿童在行为和学习上的错误,进而直接导致其无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2]。
(二)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与护理人员接触时间较长,由此也对其专业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孤残儿童进行照看,而医疗人员主要是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和保健活动。由于福利院护理人员平时工作量较大,加之岗位流动性较强,因此,经常会出现照顾不周的问题,难以满足孤残儿童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由于福利院经费有限,故在聘请护理人员的过程中,经常会降低标准由此也导致了很多非专业人员加入其中。实践过程中,很难对儿童进行全方位教育,在技能和知识方面存在欠缺,加之年龄较大,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十分有限。通过对很多福利院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受到资金、人力等因素的限制,福利院并没有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同时也未能系统、全面的对护理人员培训保健教育以及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且在人员配置上也存在突出问题,这些均对孤残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和阻碍。
(三)护理教师对孤残儿童重视程度较低
福利院教学中,个别教师经常会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并为学生贴上各种标签。长此以往,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并未大幅度削弱其自信心。对于孤残儿童而言,由于其成绩通常较差,进而也经常会被教师贴上差生的标签,由于这类儿童内心十分敏感,教师的不经意行为,经常会对其心灵造成伤害。另外,孤残儿童在心理辅导、康复训练、日常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要远远高于正常儿童,如此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充分满足孤残儿童的实际需求[3]。
三、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途
(一)通过家庭寄养,促进残障儿童健康发展
由于残障儿童天生缺乏家庭教育,进而也对其态度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其人格发展产生限制,为此,建议通过家庭寄养解决该问题。相比于集中抚养,家庭寄养更有助于孤残儿童回归社会,满足其对亲情的实际需求,并可帮助其养成健全人格,使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家庭温暖。但在正式进入寄宿家庭之前,福利院应做好孤残儿童的心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教会其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常识,以此帮助其更快的适应新家庭,从心理上接受寄养家庭,逐渐摆脱无人关爱的成长阴影。除此之外,还应对寄养家庭父母进行专业培训与特殊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照料技能。对于寄养家庭父母而言,其也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孤残儿童进行沟通,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拉近两者关系。例如,可通过玩游戏、聊天的方式缓解家庭气氛,使寄养儿童快速融入家庭生活。福利院也应定期对孤残儿童的寄养情况进行调查,并了解其与寄养父母的相处状况,制定出后续发展的服务计划。
(二)提升相关人员专业水准
儿童福利院服务的对象是孤残儿童,在此也对相关工作者在儿童福利院开展服务时提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建议,需工作人员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如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增能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为孤残儿童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价值引导。儿童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最大的特征便是失去了家庭关爱,在身体上也存在残缺,因此,在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其心理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出现的危机。另外,孤残儿童普遍存在行为问题,以生态系统为指导的社会工作服务要求工作人员从孤残儿童与福利院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观察,而并非是从问题视角出发,关注其个人的问题行为。在服务方式上,可开展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服务,尤其是小组工作,使孤残儿童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并获得归属感,从而有效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小服务技巧具体包括尊重、倾听、积极回应、民主领导等[4]。
(三)提升对孤残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材施教
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教师在平时生活实践中,除需向其传授基本知识外,還应给予其必要的情感支持,并要与其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以此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在平时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积极引导,因材施教。孤残儿童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教师可结合这一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的挖掘儿童内在潜质,并以此增强其自信心,结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开设各种兴趣班,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等,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并以此陶冶其性情,给孤残儿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孤残儿童的心理需求特点以及现代化儿童福利院对于该类儿童的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总之,孤残儿童属于特殊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故也对福利院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应在今后发展中,提升对孤残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人员专业水平,从而为孤残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莉娅.失依儿童福利院内家庭养护模式探索性研究——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为例[N].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264:8-13.
[2]李燕.至仁至爱致未来聚心聚力谋发展——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着力构建孤残儿童服务体系[J].社会福利,2014,146:46-47.
[3]翁嘉慧.浅析个案工作方法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介入——以S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技视界,2014,1452:168-169.
[4]周焕龙.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以人为本打造孤残儿童福利服务资源中心[J].社会福利,2014,456: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