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杰
摘 要:在对外汉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对传播内容、接触方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课程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汉语学习。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將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字里行间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印记。只有真正理解中华文化,才能掌握汉语文化的内涵,否则只是鹦鹉学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对于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他们汉语学习的效果和层次。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策略
1.传播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结合对外汉语课程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循序渐进,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比如在进行文化传播时,教师要首先进行物质文化的介绍,然后再进行抽象文化的介绍。这是因为物质文化具有具体的形态特征,可感可知,更容易让学生接触和掌握。而抽象文化是中华传统更深层次的表现,如人文精神等,通常需要学生首先具有一定的汉语言基础,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同时,为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在进行物质文化讲授时,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此外,虽然饮食、剪纸、武术等属于物质类文化,但其本身也承载着一定的人文精神文化。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引导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2.接触方式
外国留学生在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较少,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往往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与趣味。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各种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亲自体会,进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汉语学习产生渴望。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安排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具有趣味性、丰富性和创新性。如在讲授折纸文化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折纸游戏、观看皮影戏表演,并在活动间隙为学生讲解折纸、剪窗花、皮影、戏曲等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切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三、兼顾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常见课堂教学法
在兼顾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渗透法、专题展示法以及课外活动实践法都是比较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
1.课堂渗透法
教师在授课时,要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在进行中国礼仪授课时,通过学习向长辈、老年人打招呼的敬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长幼尊卑、爱老敬老的儒家思想。
2.专题展示法
单调的语言学习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在不影响授课的前提下进行专题讲述。如进行中国诗词的专题展示,选取每一时期的经典作品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课外活动实践法
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去食堂亲自观看、参与包粽子的活动,然后在品尝粽子的同时,为学生讲授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语学习。在此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创新,切实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水平和质量,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龙吟.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7(4):65.
[2]祁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7).
基金项目:哈尔滨学院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UDF20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