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务瑶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行业也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仅要求改进教学方法,还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本文对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高中班级管理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班级 自主管理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26-01
0
引言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主导的社会,新世纪对于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性格培养的最关键阶段,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首要任务。首先就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及有效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缺乏良好的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就其家庭环境而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最初环境,对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很大影响。如果家长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学生个性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学习以外的一切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这样学生必然会缺乏自主能力,丧失独立的生活能力。以往的教育理念都是以约束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让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下,开展一切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学业方面的进步,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这种陈旧的管理方式之下,学生丧失了锻炼自主能力的机会。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管束下,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外界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学生自主能力的下降。
(二)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意识不高
从教育现状看,高中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以前相比变化不大,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依据,而长期处于这种育人环境中的学生必然会逐渐丧失信心和自主能力。而学校和老师只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外部因素,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身有培养的意识。现在绝大多数高中生只是一味追求高分,自身缺乏培养自主能力的意识和动力。
(三)高中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指导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必須与时俱进,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一些弊端,如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严重阻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其实高中生已经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客观的评价自身的优劣势,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决策,但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这些都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正确指导,如果教师能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正确的指导,这将会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中生自主管理意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对于学校来说,管理者应当适时地改进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并且关注自身特点以及心理变化等。学校、老师应把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学生创造愉悦、健康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茁壮成长。
(二)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包括参与班级管理,管理他人、管理自己等。在新班级制定班规时,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班规的制定,让同学们为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而出谋献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自觉地参与班级的管理,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立法者”、“管理者”、“履行者”。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学生参与立法、自主管理、自觉遵守班规的过程中,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良好的班风、学风也自然形成。
(三)发挥示范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让学生自荐或推荐他人当班干部,实行班干部“问责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也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我意识、集体意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结束语
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师和家长不光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罗林.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67.
[2]刘秀娟,刘宏宇.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Z1):27-28.
[3]车卫星.高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7):180.
[4]朱学尧.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58-59.
[5]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0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