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分析

2018-07-12 09:59王越凡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困生

王越凡

摘 要: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对以后的社会适应性和自身性格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因为学习状况而感到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产生更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对中小学阶段学困生进行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分析,有助于把握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心理、行为和情绪变化,为之提供有效指导。本文将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以期为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分析

一、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不良表现

1.外部行为

一般情况下,中小学阶段学困生外部行为主要表现为言语和行为出现攻击性,消极对待学习,逃课违纪,说谎打架。言语和行为的攻击性是中小学阶段学困生外部行为的突出体现,主要表现在易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故意伤害他人的破坏性倾向等。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会性发展研究显示,违纪行为在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外部行为中占主要部分,而言语行为存在攻击性在初中一、二年级学困生外部行为中占主要部分。

2.内部情绪

中小学阶段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状况应当得到重点关注。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内部情绪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消极、恐惧和抑郁。学困生内部情绪调查结果显示:恐惧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学困生内部情绪中均占主要地位,而抑郁水平仅低于恐惧感,属于学困生的第二大负面情绪。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阶段学困生中存在抑郁状况的学生比例达到10%~35%。在以学习成绩为重的中小学教育阶段,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同学的嘲笑、家长的失望以及教师的批评,很可能是这些学生出现抑郁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认知

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是社会认知的主要方面,自我认知的主要内容是主体对自身性格特点、价值等的自我评价,即个体对自己的知觉。个体的自我认知会对个体今后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学困生来说,自我认知亦是他们社会性發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正确的自我认知会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发展,而错误的自我认知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中小学阶段的学困生因为自身学习因素,就对自己作出消极的、不客观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没有用的、比不上别人,就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他们的自我接纳,从而感受不到自尊。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自我认知普遍比非学困生消极,他们往往对自己有着比较低的自我评价,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这一系列的自我否定又会导致他们产生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差、逃学、辍学等恶性循环。

对社会信息进行编码是中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研究证明,中小学阶段学困生对社会情境的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往往低于同年龄段非学困生。社会情境编码能力和解释能力的落后是导致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交能力和社交地位弱于同龄非学困生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影响其社会认知的重要原因。

2.社会技能

社会技能是影响个体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技能较好的个体可以很快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情绪、行为,提升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人际冲突,在压力环境下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相关研究显示,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社会技能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的社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比较低下。

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的人际关系通常存在困难,这是由于长期的自我否定,他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导致羞于自我表达。另外,学困生因为内心较为孤独,因此对待他人情感具有敏感性。社交技能的缺乏导致学困生对语言交流线索和非语言交流线索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相对滞后。他们往往对人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难以正确理解,羞于进行语言交流,在语言交流中言语贫乏。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导致中小学阶段学困生在处理和解决人际问题时倾向于采用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另一方面,除了采取攻击性言语和行为外,也有部分学困生会惧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用沉默和独处将自己“保护”起来。这样一方面会使他们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在成长中缺少伙伴和友谊的体验;另一方面使他们产生了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3.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积极适应社会现实的过程。情绪调节要求个体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具有灵活应变和适度的情绪反应。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绪的正确变化调整自身的行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学困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难以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所用语言,这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容易与同龄的伙伴产生冲突,出现攻击性行为。

情绪和情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如乐观的情绪使人身心愉悦,消极悲观的情绪使人难过、抑郁。中小学阶段学困生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行为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对该年龄段学困生的关怀和教育应当首先从情绪疏导开始。在具体措施上,首先应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坏学生,并不比别人差,他们也可以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也会受到别人的喜欢。自我认同感能提升学困生的自尊水平,使其在与人交往时显得自信,学会表达自己。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对他们进行情绪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不良情绪。这些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应该怎么改正。最后要引导学困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参与喜欢的游戏活动,缓解紧张、不满、孤独等消极情绪,重新回到同学们中间。在这样的情绪疏导过程中,学困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学困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家长应当努力为学困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多多鼓励学生,让学困生能够树立自信。在学困生面前应当尽量避免与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比,这种行为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当对学困生一视同仁,因为教师在学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有歧视、嘲讽等行为,会使其他学生模仿,进而使学困生更为自卑。总之,家长和教师应当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怀,鼓励他们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避免采取过激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吴主敏.农村高中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平和县高中生物学困生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2]任峰德.农村初中阶段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3(21):44.

[3]王晓春.伊旗高中学困生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姚娜.中小学阶段学困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分析[J].才智,2015(19):172.

[5]韩笑.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