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良好的乐感不仅能提升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乐感包含人类对感知能力以及节奏感与旋律感的掌握等。本文主要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及鉴赏课教学措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鉴赏课
学生乐感的好坏决定了其对音乐的了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节奏、旋律的解读,致使学生的乐感较差,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的樂感。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途径
1.改善教学方法
想要学好音乐,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学起。理论知识是音乐的框架,是学生掌握音乐乐感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带领学生学习整首歌,学生的任务就是背诵歌词。教师认为学生唱功不佳是由于天生乐感不好,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宽松,只要学生能完整地唱完就行,加之对教学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学生对音乐逐渐失去兴趣。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试着掌握旋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我们是春天》一曲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如此一来,学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来欣赏这首曲子。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搭配动作,表达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乐上。学生通过不同的力度及速度变化,将理论与实践内容充分结合,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乐感,还可以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2.促进学生视觉与听觉共同发展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人们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获取心灵上的体验。教师应充分把握音乐营造氛围的功能,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只有学会了欣赏,学生才能慢慢融入音乐课堂中,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启发的形式,通过营造意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发现整首曲子的巧妙之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脚夫调》一曲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如“这是一首来自陕北的民歌,它是山歌的一种,也是古人常说的信天游,这首歌体现了脚夫这一职业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该群体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听音乐,并分析陕北民歌曲调的特征,探讨运用这些曲调的独到之处。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布置教室,利用多媒体放映脚夫工作的相关图片与视频,以营造更浓厚的音乐氛围。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音乐能够映射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轻松的音乐能够舒缓人的情绪,摇滚与朋克会给人带来激情。音乐的基础教学内容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春之声圆舞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乐器,并试着研究该曲目,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会找准节奏,对于乐感的掌握也更加精确。学生将思想融入音乐,除了单纯地感受到内涵之美外,更能感受到旋律之美。音乐本身具有无限可能性,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曲调有独特的了解,并将作者的经历投射到自己身上,感悟艺术家为了音乐创作而永不放弃的精神。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音乐,一堂课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但分节教学又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师生平等的观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音乐角色扮演、音乐鉴赏等,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音乐主题发散自己的音乐鉴赏思维,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音乐课逐渐完成向音乐鉴赏课的转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结构变得更灵活,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对音乐的了解将更加全面。运用这种方式,也能够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安亚男.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73.
[2]吴犇.浅论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J].内蒙古教育,2016(6):74.
作者简介:李月勇(1980— ),男,广东阳春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