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设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河南 邓州 474150)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58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实验组男42例,女37例;年龄43~79岁,平均(52.8±3.4)岁;冠心病病程1~13年,平均(5.9±1.8)年;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8例,梗死后心绞痛20例,其他21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高脂血症14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肥胖12例;有吸烟史19例,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9例,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改变除外)15例;心绞痛分级IA级12例﹑IB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对照组男46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52.4±2.8)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5.6±2.3)年;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7例,梗死后心绞痛23例,其他19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高脂血症16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肥胖12例;有吸烟史21例,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10例,心律失常14例;心绞痛分级IA级11例﹑IB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心绞痛分级标准。IA级:原有的劳累性心绞痛加剧,但心电图没有发生改变;IB级:原有劳累性心绞痛加剧,但心电图发生变化;Ⅱ级:初发劳累性心绞痛;Ⅲ级:初发卧位性心绞痛;Ⅳ级:卧位性心绞痛且心电图发生改变。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能正常与人交流。②年龄80岁以下,预期寿命在3年以上。③没有精神类疾病或精神病史。④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可正常用药。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不能谨遵医嘱服用药物。②预期寿命在3年以下。③有精神病史,不能随便用药。④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
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0.1g,1日1次;波立维(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1日1次;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7)10mg,1日1次,疗程15天。
实验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各15g,牛膝﹑陈皮﹑半夏各12g,柴胡﹑枳壳﹑桔梗各10g,炙甘草5g。湿热明显加薏苡仁20g,虚寒加干姜10g﹑附子5g,伴痰浊加半夏﹑瓜萎各15g。水煎[1],每天1剂,分2次服,疗程15天。
检测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程度﹑次数﹑持续时间和诱发原因,观察首次用药前后即时和静息心电图ST-T段的变化。
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的发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T(s) APTT(s) INR Fib(g/L)实验组 治疗前 18.5±2.4 35.2±3.6 1.1±0.5 4.4±1.2治疗后 18.6±2.7△35.4±3.9△1.1±0.7△ 2.4±0.4△对照组 治疗前 18.6±2.3 34.8±4.1 1.1±0.6 4.2±1.2治疗后 18.7±2.5 35.2±3.6 1.1±0.6 3.6±0.8
两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
表3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实验组 14.61±1.36△ 3.88±0.67△对照组 4.77±0.71 1.23±0.16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情况比较 例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较多,心血瘀阻是主要病因,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血府逐瘀汤配方中桃仁﹑赤芍活血祛瘀止痛[2],生地黄和血养阴,柴胡﹑桔梗疏肝解郁,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3]。血府逐瘀汤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对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