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白辉辉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区,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1191)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肺间质炎症反应疾病,主要累及肺间质,对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均有一定影响[1]。主要表现为气喘﹑气急﹑胸闷﹑干咳少痰等。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刺激﹑病毒感染﹑吸烟等因素相关[2]。本研究中用中药内服联合离子导入方法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4~76岁,平均(53.60±6.42)岁;病情轻度3例,中度32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24±5.87)岁;病情轻度4例,中度30例,重度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相关标准。表现为肺部啰音﹑气急﹑干咳等;医学影像学显示早期肺容积减少呈毛玻璃状,网状阴影,弥漫性线条状或结节状,后期为蜂窝肺;③肺功能能检查为低血氧症﹑肺容积降低及弥散功能降低。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为气虚痰瘀型,症候为气短胸闷﹑咳嗽﹑咳痰少﹑乏力﹑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数。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及精神病;②心﹑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
对照组给予强的松0.5~1.0mg/(kg•d),另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心衰给予强心利尿药。
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山药20g,党参15g,熟地﹑黄芪﹑茯苓﹑丹皮﹑泽泻﹑麦冬﹑山茱萸﹑红花﹑五味子﹑赤芍﹑桃仁﹑川芎﹑当归各10g。胸闷痛加瓜蒌皮﹑枳壳﹑郁金各10g,食少纳呆去熟地黄,加枳壳﹑陈皮﹑白豆蔻各10g,咳喘气逆加人参﹑代赭石各10g,痰黄稠加连翘﹑贝母﹑前胡各10g。水煎,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同时给予中药离子导入,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BA2008-Ⅲ型),将中药水煎液浸渍于药物垫上包裹2块铅板电极,取双侧肺俞穴或肺湿啰音最强处用绷带固定,调整仪器电流至患者耐受度适中为宜,每次20min,1日2次。
两组均治疗连续治疗30天。
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气急喘息﹑肺部啰音等,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PEF等。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明显改善,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中度转为不足轻度,肺功能明显好转,生活可以自理。有效:症状有一定减轻,生命体征有一定改善,病情由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阳性体征及肺功能有一度程度改善。无效:症状﹑生命体征﹑肺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FEV1/FVC FEV1(mL) PEF(mL)观察组 40 治疗前 42.88±12.01 40.67±10.70 53.12±17.03治疗后 70.02±11.83*△74.09±10.54*△88.03±13.21*△对照组 40 治疗前 42.18±11.03 41.32±10.31 54.02±16.84治疗后 63.21±12.02* 66.31±9.29* 72.74±13.82*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中医“咳嗽”﹑“肺痿”﹑“肺痹”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肺﹑肾﹑脾,标实为痰瘀﹑血瘀,气血﹑阴阳两虚。所谓“久病气虚使津液为痰,血停为瘀,以至痰瘀互结入肺成络”[5]。中药黄芪﹑党参补益脾肺之气,山药﹑山茱萸益气健脾﹑补肝肾﹑固虚脱,麦冬生津解渴﹑润肺止咳,当归活血补血,川芎活血止痛﹑行气开郁,五味子生津止渴。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补肺健脾益气之功[6]。
中药离子导入能使药物直达病所,产生药效[7]。中药内服联合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