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宝东,刘智明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骨科,湖南 石门 415300)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自身骨质成分的变化以及反应能力的下降,使得临床上老年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其中尤其是粉碎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最为常见和多发,这大多是由于老年人摔倒时习惯用手掌撑地而引起[1]。该骨折主要表现为桡骨远端发生位移并引起畸形,若不及时给予纠正将会对腕关节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功能异常或障碍,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我科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共35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均参照《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粉碎性Colle’s骨折[3]。均为外力所致的单侧腕部闭合性损伤,患腕局部肿痛明显,活动受限,患腕呈餐叉样畸形,触诊有骨擦感,叩击痛呈阳性;X线片检查显示桡骨远端呈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年龄62~75岁,平均(64.7±6.3)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h~3d。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正骨后给予固定并予以功能锻炼配合以促进恢复。①正骨: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局麻成功后助手将患侧关节外展至90°,同时肘部屈曲90°,前臂旋前,掌心向下。助手于患伤肢头侧以屈曲肘关节为固定,双手紧握前臂近端,术者以患者掌根弧度为固定,双手拇指﹑大鱼际位于患腕背侧,余指并拢环抱于掌侧与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持续60s,术者于牵引维持状态下将患腕水平尺偏并顺势掌屈,复位后于C臂机透视下观察并确定骨折移位是否复位成功。②固定:复位成功后采用速干石膏贴附于腕背侧肘下5cm至掌指关节水平区域,同时对腕关节处塑形并呈掌屈尺偏位,采用粘弹力绷带进行缠绕固定后以前臂中立位悬吊于胸前。3周后复诊行X线片复查观察骨痂是否形成,以棉垫做底改用小夹板进行固定,注意松紧适度。③锻炼:术后3周内固定体位并限制腕关节活动,进行手指反复屈伸锻炼,日500~800次;术后3~5周骨折愈合改用小夹板固定后可进行小幅度的腕关节屈伸及端﹑提运动,但不可进行旋腕运动;术后6~8周,形成大量骨痂后去除外固定小夹板,可进行屈伸﹑旋转运动,如旋腕和压腕。
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24个月采用Wrightington评分系统及Gartland-Werley评分法[4]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Wrightington评分系统主要包括8项日常生活内容,最佳8分,最差32分,得分越高说明腕关节功能越差。Gartland-Werley主要包括残余畸形(0~3分)﹑主观评价(0~6分)﹑客观评价(0~5分)﹑并发症(0~5分)4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腕关节功能越差。
用SPSS19.0版软件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Gartland-Werley骨折疗效评定法评价近﹑远期临床疗效。治疗后Gartland-Werley总评分为0~2分为优秀,总评分3~8分为良好,总评分9~20分为一般,总评分大于等于21分为较差。
70例均一性次复位成功,均随访20~24个月(平均随访22.8个月)。
两组治疗3个月﹑24个月近远期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3个月﹑24个月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3个月﹑24个月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
观察时间 Wrightington评分 Gartland-Werley评分治疗后3个月 4.88±3.40 10.66±4.84治疗后24个月 10.77±2.83 17.89±4.85 t 11.139 8.828 P<0.001 <0.001
两组治疗3个月﹑24个月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3个月﹑24个月疗效比较 例(%)
Colle’s骨折,由于骨折部位集中在桡腕关节面,因此临床多推荐手术内固定治疗。但是老年患者一方面由于自身体质较差或存在骨质疏松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另一方面出于对手术和预后的担忧而导致负性心理应激状态,影响手术效果且不利于恢复[5]。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具有针对性和参考性,均一次复位成功,并且治疗3个月﹑24个月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何春翔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中医正骨手法,尤其是结合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等新八法,对于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确切有效。其中手摸心会充分考虑到老年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置,再通过接﹑端﹑提﹑推﹑拿﹑按﹑摩等法,不仅有治疗作用,且几乎无创伤,可减轻肢体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手法能显著提高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的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