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8-07-06 10:04孟湘来杨超
成人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协同创新职业教育

孟湘来 杨超

【摘要】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基于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通过对天津市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天津市技能人才的培养体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天津市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5007005

【收稿日期】20171007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为CE3331

【作者简介】孟湘来(1967—),男,山东苍山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资源、云计算;杨超(1983—),女,河北邢臺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创新教育。一、相关概念的研究

技能人才相关概念的论述是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石。所以,首先对技能人才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教育:是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从事生产劳动或某种职业的人才,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是独立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中又包括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四个因素: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内容,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一线工作中运用自身知识技术实践操作的人员。技能型人才相对于传统普通工人,侧重于对实践操作的归纳创新,它是指能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可对生产方式的服务流程、生产效率、质量或服务水平进行改进的人员。

二、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政策介绍及分析基于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天津市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实地和问卷调研,并总结出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实施以来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和所取得成就。

(一)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政策介绍

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天津市出台《关于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津政发〔2014〕31号),提出在天津市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普惠性培训福利制度,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1政策惠普,培训对象广泛

《意见》中提出,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培训对象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包括企业技能岗位的中青年职工、职业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适龄劳动力,所有参加培训的劳动者均享受扶持政策。

2享受政府财政补贴

天津市财政投入32亿元,建立普惠性的“职业培训补贴、职工培训津贴、生活费补贴、实习补贴和师资培训补贴”培训福利制度。每年技能部门将对全市职业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定成《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根据市场需求程度给予培训成本一定比例的职业培训补贴,急缺程度越高,补贴的比例越高,补贴比例最高为100%,最低达到80%。规定各项补贴直接到人头,人均达到2 800元左右。在2015年,全市33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比增长52%。到2017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将有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实现企业在职职工培养61万人,农村劳动力培养27万人,院校学生培养20万人,失业人员培养12万人。

(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以来,为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1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教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掌握所授课程在实践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熟练指导本专业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较好效果。“双师型”教师是针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建设的特色师资体系。天津市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与企业教学相结合,创新培养职业教师的方式方法。院校与企业专兼职师资结合的培训方式,率先在全国评聘专业课教师第二专业技术职务,实施了“能工巧匠”项目,使用高技能人才评聘制度,每年有500名企业技能人才到被聘请职业院校兼职教课,现已有近3 000名从各个企业中选拔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职业院校教师队伍。

2实施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教学并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对象包括学生和企业员工。现代学徒制是在2011年提出的,是强调培养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员既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在企业中参与生产、锻炼实践技能,学即就业。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精密机械专业与天津海鸥手表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表明,现代学徒制合作的成效非常显著,学院为企业输送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自身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现代学徒制使院校与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招生招工、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内容涉及、师资配置、教学设施配备、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将这种培养模式深度融入到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3推出“职业培训包”,培训资源数字化

“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是将教学方式、教学师资、职业标准、考核等职业培训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一包方式管理培训”创新型模式,实现了职业培训由“粗放式”结果管理向“精细化”过程管理转变。

截止2015年底,天津市已启动开发242个职业1 056个培训包,基本涉及了优势支柱产业和财产安全等重要领域职业,其中,已有228个职业、960个培训包进入实验性培训阶段,开展培训2.8万人。

4实行培考分离,考监分设

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由不同主管单位负责,鉴定考核工作由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统一统筹,合理组织命题、选派考评员、阅卷和核发证书,并加强考核鉴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档案管理。实行鉴定过程和结果第三方监督和评估制度。社会各方面对培训和考核鉴定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投诉和举报,要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退出机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评估。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就

1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职业培训效果显著

天津市技能人才规模迅速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已经形成。在2012年,全市共有技能人才总数284万人,其中有133.5万人取得执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数达到36.7万人,截止2015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数达到323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18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49.1万。相比2012年,技能人才总数增加14%,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人员增加35%,高技能人才数增多38%。

2发挥院校资源优势,完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配置

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以来,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高效的整合利用,基本形成了适应职业能力建设,专业开发管理系统。目前,天津市内有天津职业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70所职业院校承担公共实训任务的实训基地,基本实现了职业工种和培训层次的全覆盖,鼓励这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双证书”制度也在职业院校中大范围推广,据统计,每年有7万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面向社会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约27万人次。

3贴合企业需求,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基本建立

传统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天津市有关政府部门在企业中进行广泛调研,为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逐步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内容以工作业绩为主,打破传统考评限制,评价内容与职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贡献、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对工作业绩突出、掌握高超技术的在岗技能人才,可以建立灵活考评制度,不受年龄、工龄、职位等“硬指标”限制,破格参加各等级技术人员职称的考评,让真正的高技能人才不受原有机制约束,做到人尽其才。

二是评价贴合企业需求,进行一线全程跟踪考核。对工作在生产一线职工的考核,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机械化程度、技术路径选择、工艺精度要求等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特性的、面向工作在一线和重点工作岗位的职业技工的全程考评办法,使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更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采取职业院校培训与在岗就业的方式,注重校园实训,大力开展职業技能鉴定,推广“双证书”制度,并在近两年内完成“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在2015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达到32.97万人,同比增长52%。

4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职业技能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天津市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天津市投资2.8亿元,购买设施设备1 750台,建成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国家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功能最强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心”服务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体现了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开展现代制造、现代物流、现代电子和创意设计等7个技术领域120多个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服务,成为天津市进行技能人才培养的共享新平台。《关于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规定,如果职业工种是天津急需工种目录范围内的,实训中心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企业是零费用,政府财政给企业补贴。

近年来天津市重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预计在全市建立100家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全市已有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为技术人员传授经验技艺,发挥在技能人才培养中领军带头作用。同时,将实训平台发展至区县,扩大职业培训范围,增强职业培训能力,现已建成数十个区县级公共实训中心。

三、天津市技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天津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培训企业及职业院校摸索出符合双方发展的共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技能人才培养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还不太完善,工学矛盾突出,技能人才的总量、质量和供给结构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014年底,我市规模以上企业308万技能劳动者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42万人,占48%,高中初级工比例为28∶34∶38,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了解,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比例为25∶33∶42;中等发达国家比例为28∶40∶32;发达国家比例为35∶40∶25;上海比例为20∶38∶40。

(二)企业在职职工产学矛盾突出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一般的职业培训课时均在300课时以上,也就是说要有1个半月以上的时间全脱产培训学习,这对正常生产的企业来说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压力下,尽管有职工培训津贴对企业和个人的鼓励,但在经济效益的权衡比较下,企业仍更加注重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不乐意投入过多时间、人力、精力进行培训;同时,企业内职工工作任务紧张,脱产培训怕影响企业和个人奖金等收入,培训热情不高。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未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一方面,现在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市场导向性缺失。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第一考虑的不是社会市场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而往往是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长,哪些专业的教师多和专业建设成本低等因素来设置专业,从而导致从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无人问津,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出现毕业生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现在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纸上谈兵,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不愿费精力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而且现在正处于知识大爆发的时代,教学用的书本很多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书本里的理论知识滞后于最新知识,缺乏实用性,使得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不能够适应社会,缺乏真正动手的操作技能。

(四)政府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确,各自为政的现象

针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有不同的部门,大部分职业高中和高等职业院校属于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等则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不同种类职业教育院校所属的行政主管部门各不相同,这样就会造成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各自为政,不能统一步伐,会出现院校之间重复办学,阻碍了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这种教育体制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桎梏。

四、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开展“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对策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是要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各自优势互补,加速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具体如下:

(一)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策建议

近些年来,天津市政府非常重視技能人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2016年制定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还应该大有作为。

1明确政府角色,协调社会力量

在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要处理好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越权,政府是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发挥学校基础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政府要协调好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机制,一方面科学分配各个院校的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办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调动学校和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再者,为了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减轻自身负担,政府可通过购买成果的方式,高效统筹技能人才的发展。天津市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技能竞赛等给予财政补贴的尝试,今后还可推广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其他方面。

2扩大培训范围,福利计划项目常态化

职业培训的受益面应该不只限于“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培训对象,只要有接受培训意愿的市民,政府通过相关部门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联合,让市民都可以得到优质培训。应该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普及高等学历教育是提高市民素质,普及职业培训同样是提高市民素质和技能,普及职业培训是广大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要把福利计划项目固化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里,形成培训常态,通过推行“一包方式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新模式,打造天津职业培训发展新优势,为全市创新升级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支撑。

3加强技能鉴定和证书管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部门应加强完善培训和鉴定的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证书办理程序,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第三方监督评估和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完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补贴发放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资源可查询可追溯,以保障发放资金的安全性。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在技能培训和鉴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实时跟踪了解培训和鉴定全过程。同时,加强宣传和解读培训政策,使全社会成员了解培训的政策、动态和影响。

(二)关于职业院校的对策建议

1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突出技能人才培养

作为职业院校,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比重。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分工各个方面偏重不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学历教育;职业院校则应是培养生产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注重理论实践的教育。所以,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培养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型人才才是立足之本,才能够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不是一味地效仿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要突出对技能的教育,而不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和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研和学生反馈等手段,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因为是培养生产在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首先,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采用“菜单式”课程对在校生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教学设备和鉴定中心等资源,采用“订单式”课程向社会开放办学,开展社会化的定向培训服务。其次,学生到企业顶岗生产,通过边实习、边培训,使学生身处实践工作的真实环境,通过真实场景的锻炼,提供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技能人才,能够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就业”。再次,针对“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训教育的特征及社会效果等,院校通过调整改变培训内容和设计课程培训资源,有利于培训内容与岗位需要直接对接,用即所学,学即所用。

3利用远程手段,推进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

企业在职学员工学矛盾突出,长时间的全脱产培训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在职学员常常感觉上课枯燥无味、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师积极性不高,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将培训资源转化成多媒体数字化资源,把专业标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实训等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内容实现在线“菜单式”选择,形成“一体化”培训模式,推进课堂讲授与远程自学相结合、网上学习与校内实训相衔接,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样实现了职业培训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并且一方面可以使培训资源形象、生动,便于学员自学;另一方面,资源可以放在网上,学员可根据自己时间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可以覆盖更多学习者。

(三)关于企业的对策建议

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第一,企业要主导依托职业院校组织职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发挥在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在岗技能人才的岗位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第二,企业积极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通过企校合作与“师带徒”模式相结合,开展学徒培训,使院校与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自身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第三,有条件的企业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发挥企业生产在第一线的技能人才传授技能、技能推广、师带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4.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3]吴邑湘.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49.

[4]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91—94.

[5]肖坤.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二次转型: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职教通讯,2013(14):6—9.

[6]张辛遥.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6.

[7]刘颖.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视阈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13—17.

[8]周小欣.天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凝聚机制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26—29.

Research on Technical Talents Cultivating

——Based on Welfare Plan of Tianjin for Training Millions of Technical Talents

MENG Xianglai, YANG Chao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Be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alent team of our country, technical talents are important force to speeding up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welfare plan of Tianjin for training millions of technical tale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echnical talents cultivating in Tianji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ltivating system of technical talents in Tianjin and put forwards rel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growth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ianjins talent team.

【Key words】technical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編辑/徐枫)2018第5期(总第376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5 2018Total No.376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协同创新职业教育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