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协议》对我国高职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启示

2018-07-05 19:26周晓龙张忠伟孙伟清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周晓龙 张忠伟 孙伟清

[摘要]文章阐述了《悉尼协议》的内容与要求,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如专业群建设容易本末倒置、专业群与产业链未能紧密对接、专业群建设创新运行机制较弱、专业群建设缺乏标准化建设范式,进而提出了《悉尼协议》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几点启示:专业群构建要体现跨界的理念;课程体系要体现“通、专、实”的融合目标;师资团队建设要体现综合教学能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输出”效果;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对接国际标准规范。

[关键词]悉尼协议 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 育人为本

[作者简介]周晓龙(1969- ),男,江西吉安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张忠伟(1968- ),男,吉林永吉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孙伟清(1978- ),女,浙江绍兴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杭州 3114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60396,项目主持人:周晓龙)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6-0097-04

一、《悉尼协议》概述

《悉尼协议》以三年制工科类专业为重点,在学制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我国的高职教育相似。目前,我国尚未加入《悉尼协议》,但高职教育界与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加入《悉尼协议》,且势在必行。《悉尼协议》从学生培养目标的设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数量、能力等方面,专业的持续改进,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七个方面对工科专业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显著的特点是形成了输入、过程、输出的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针对《悉尼协议》引导高职教育的研究并不多。王伯庆认为,《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要求对我国的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刘文华、徐国庆认为,加入《悉尼协议》将给我国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挑战;郑琼鸽等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应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黄旭伟认为,《悉尼协议》可以基于协议中的标准和认证程序,提升高职专业的国际化水准。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姚寿广提出,专业群是指由一些专业基础相关或相同,能够覆盖一些技术或服务领域的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组合;高葵芬提出,专业群体系下的“学校、学院(系部)、专业群团队、专业团队”教学管理组织模式,可以促进学校院、系二级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运行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张欢通过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建设范例,阐述了如何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钱红等对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群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聂瑞芳提出,要打破现有制约专业群建设的体制、机制,不要局限于传统专业群概念。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大学针对天津滨海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现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了“服务—累积—孕育—优化”的专业群建设模式。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讨在专业群课程共建共享方面的建设经验,阐述了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整合,搭建专业群课程共建共享教学平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群过程中,总结出应依照专业群相对应的产业链逻辑关系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界定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主辅关系。

2.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专业群建设容易本末倒置。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仍是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现有专业群建设、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专业设置、组群、资源整合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专业群建设的大部分工作量是资源整合活动,而相关的资源又归属不同的院系、专业团队和教研室,在整合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事、地域、历史遗留等因素的制约,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现象,从而过度关注项目验收、评先创优等方面,偏离了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初衷。

第二,专业群与产业链未能紧密对接。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组合后形成的专业群设置与相应的产业链对接不紧密,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脱离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链对接岗位链的融合还缺乏深度,不能精准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行業、企业参与专业群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以致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出现“两张皮”现象。

第三,专业群建设创新运行机制较弱。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跨界专业组合为专业群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当前专业群建设一般以行政管理部门、院、系或专业团队、教研室作为专业群建设主体,但其惯性思维仍是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而现有规章制度往往制约着专业群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束缚着专业群跨院系、跨专业的大类发展,从而在应对产业、行业变化上缺乏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以致专业群内各专业间的协同创新往往停留在形式上。

第四,专业群建设缺乏标准化建设范式。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基于评先创优、项目申报等要求进行专业群建设,不同的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的流程不一样,缺乏统一的建设范式标准和有效评价专业群建设的标准,以致专业群建设都按照申报要求进行建设和验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悉尼协议》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启示

1.《悉尼协议》视野下专业群建设的意义。第一,专业群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促进了高职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部分《悉尼协议》的成员国都能形成从教育到职业人的一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对照《悉尼协议》要求,我国应细化专业群建设的国际化标准,促使专业组群、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训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向国际化标准靠拢,以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和跨国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战略。

第二,专业群建设形成标准化流程。《悉尼协议》的成员国依据具体认证标准,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的循环规则,分析出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活动及可评估检测的观测点,进而形成专业评估观测点责任制,保证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能形成相关活动记录,从而确保每一项活动落到实处。《悉尼协议》还提倡持续改进,相应的认证体系应建立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以促进专业群建设的良性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形成专业群内部的常态监测系统,并邀请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评估,积极实施举证评价,及时保留专业群的建设证据。

第三,专业群建设要体现“育人为本”原则。《悉尼协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规定了毕业生的质量要求,并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产出”为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宗旨。《悉尼协议》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来开展,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技术同步,即倡导以“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高职学生。

第四,有利于形成专业群共性与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基本依据大专业领域的思路,从大专业角度划分专业认证范围,但不干涉具体的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这为专业群构建、专业群培养目标提供了依据,也保留了专业方向设置的灵活性。《悉尼协议》明确了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但没有具体的“工程内容”指向,没有对培养方案做出统一的规定,虽然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但也只是专业实施的框架和指导方针,具体内容还拥有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这样既保持了专业群工程技术教育共性的标准,又充分尊重了专业群内各专业设置的自主性,从而为各专业群结合本地域市场需求和本校专业条件形成自有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特色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专业群建设要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悉尼协议》对毕业生毕业标准提出了要求,其中,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等,职业道德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能力要求包括社会保护、职业道德、决策责任等,素质要求包括工程师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个人与团队等,这些要求突出了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视,对与环境密切相关联的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悉尼协议》要求学生要正确处理工程与环境、工程与经济、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并注重工程伦理问题,以推动学生职业责任感、职业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的养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悉尼协议》对专业群建设的启示。第一,专业群构建要体现跨界的理念。高职院校现有专业群围绕职业岗位群、产业链、学科基础等进行构建,并认同“与产业、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职业岗位关联”是高职教育专业群的构建依据。在《悉尼协议》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在以往专业群的构建思路上,充分考虑国际性互认协议的要求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其专业设置将面临重大的调整,甚至重新洗牌。例如,土建类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国际上 BIM(建筑信息化模型: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全面模拟构建建筑物所包含的实际信息,为设计、施工、管理提供全方位协调、一致的信息模型)技术、3D打印技术在土建工程技术的应用,这需要信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支持;要考虑国际大力推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从而形成重要的土建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方向,这需要模具技术类专业和信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支持;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决策、设计、建造、使用、拆除回收阶段)构建土建专业群,将绿色工程理念融入专业群建设中。

第二,课程体系要体现“通、专、实”的融合目标。《悉尼协议》要求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以“通、专、实”融合为目标,要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合理分布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比例,并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重构土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其划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数学、英语、体育、军事、道德修养、社交礼仪、文学等),土建专业群平台课(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CAD、工程力学、建筑构造、工程经济、建筑法规等),专业方向课(建筑工程技术类、建筑工程管理类、建筑经济管理类、工程造价管理类、市政工程技术类等),专业拓展课(BIM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智能化、绿色工程技术等),土建综合实践教育课(识岗、跟岗、模岗、顶岗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第三,师资团队建设要体现综合教学能力。《悉尼协议》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教学能力、工程经验、专业水平、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并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相关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研究,进行纵、横向课题分析,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执行到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应依托专业群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将“专、兼、聘”相结合,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师资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制定专业群教师团队发展规划,依据教学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调查,以评价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第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输出”效果。《悉尼协议》更关注教学“输出”(Output),即教学效果,其将专业群实训基地进行分拆、合并、建设,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强化结果意识,并作为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验收、评估的重点,及时根据学習效果和反馈评价进行不断改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重视实训场地大小、实训设备配备情况、生均实训设施费用等方面,这是高职教育评估、项目验收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输入”(Input),但其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致出现部分实训设施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等现象。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借鉴《悉尼协议》,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评价不断改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第五,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对接国际标准规范。《悉尼协议》要求教育证书、资格证书可以相互通用,这就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建设与其标准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库,取长补短,共建共享,才能达到《悉尼协议》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联合境内外大学共同开发与国际认证标准对接的教学资源,共同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例如,我国土建类设计、施工、验收等规范标准和国外规范标准有很多不一致,以致大部分国外工程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了解和熟悉当地的标准和规范。在《悉尼协议》背景下,我国土建类专业群应共享资源库建设,促进标准规范的有效融通,从而对接国际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少校,汪瑞林.为什么要向“悉尼”进发[N].中国教育报,2014-12-10.

[2]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7).

[3]刘文华,徐国庆.“悉尼协议”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

[4]黄旭伟.引入“悉尼协议”加强高职工程技术教育类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5]钱红,张庆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5(1).

[6]聂瑞芳.高职院校校际专业集群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