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北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河北省高职教育亟待从教育结构优化入手,针对高职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培养对象单一、专业建设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采取优化区域结构,鼓励社会资本办学;优化供给结构,完善高职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等策略,全面提升河北省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精准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北省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陈玉峰(1978-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JYKXYJ201702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6-0037-05
当前,国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指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桿、降成本、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河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钢铁、煤炭、石化、建材行业总量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体量大、分量重、产能过剩,而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遭遇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创新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结构性调整促进质量和效率的增长,扩大有效供给。以创新、人才、技术为主的新的增长方式,对高职教育形成倒逼压力,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常态”,河北省高职教育亟待进行专业优化,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点,形成与产业经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北省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匹配性要求增加。根据河北省“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目前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大幅缩减,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提出,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形成了若干特征鲜明的产业带:京津走廊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金融服务、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等产业;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带,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海洋产业、石油化工、精品钢铁、节能环保等产业;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主要包括新材料、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及现代医药等产业;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粮食加工等产业。新的产业带的隆起,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逐步形成新的增长极。从产业带分布和协调发展的趋势看,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能力,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2.新兴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职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从图1河北省三次产业贡献率的变化情况来看,2006年以来第二、第三产业变化较大,尤其是2012年之后第三产业突发性增长,并于2014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59%,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形成了“三、二、一”高级化产业结构。这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是紧密相关的,也说明河北省在2014年以后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从图2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来看,农业就业人员的构成比例虽逐年下降,但占比仍然偏大,与经济结构不匹配,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偏低。由河北省近5年部门产业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如39页表所示):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大,且较为平稳。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较大,一直是负增长,这是降低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产能直接作用的结果。电力、燃气、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等生产性服务业投入逐年增加,促进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7年达到68.70%,领跑全省经济增长。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传统产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减弱,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3.产业对高职人才的知识及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河北省在进行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和使用新的生产工艺,而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实现冶金、化工、机械、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流程再造,使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强,高新技术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2016年,河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4%,表明河北省在完成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的同时,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成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行业发展,使得产业链不断地优化整合,产业向着高度集成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要多方向交叉融合的要求,即高职人才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集成和技术创新能力。
4.产业对劳动力的多元供给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政策的调整、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在产业中的应用,加速了淘汰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和业态。这些变化带来了劳动力在产业行业间流动的加快,同时也带来了新一轮的人员下岗和传统产业劳动力过剩。产业转型发展对这部分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要随之改变,即高职教育要从服务新增人口技能培养向全社会劳动人群转变。也就是说,高职教育要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因此,高职教育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大力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等多元教育,满足新增劳动力和存量劳动力的教育需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多元供给。
二、河北省高职教育状况分析及面临的新问题
1.区域分布不均衡,民办院校的规模与质量有待提升。2017年,河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有60所,分布地域覆盖全省11个地市。其中,省会石家庄市有25所,占比41.67%;其次为保定市和唐山市,同为6所,分别占比10%(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河北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很不均衡,地级市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尤其是邯郸市和衡水市的高职院校数量与区域人口不成比例。同时,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高度集中在冀中南地区,导致其他地区招生困难。办学规模与区域产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据《2018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省高职院校中,公办院校47所,占比81.03%;民办院校11所,占比18.97%。国家示范高职院校4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4所,共占比13.79%;省级示范院校12所,占比20.69%。培育国家级“优质校”12所,占比20.69%;培育省级“优质校”13所,占比22.41%。其中,示范高职院校及骨干高职院校均为公办院校。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不论是规模还是办学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民办院校的办学压力日益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资本向高职教育的投入。
2.培养对象较单一,多元供给结构尚未形成。2017年,河北省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采取多种招生模式,包括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对口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的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及其他等。其中,普通高考与单独招生依然是招生的主要模式。尽管采取了多种招生形式,但高职生源来源单一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例如,2017年河北省高职院校计划招生总数为16.6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生”为13.64万人,占比76.72%;“三校生”为2.46万人,占比13.89%;其他招生对象不足10%。学源构成依然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社会人员占比较少。此外,高职教育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有效的社会培训规模较小。2017年,河北省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公益性培训服务755058人·天,且多为短期教育培训,针对社会劳动力职业转型及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还未形成常态化、规模化。这就使得全省的高职教育不足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终身教育的要求,多元的有效供给结构有待完善。
3.专业设置不协调,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2017年,河北省高职院校共开设专业396个,覆盖水利大类以外的18个专业大类,专业门类齐全。但是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1)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同质化严重。财经商贸类、电子信息类、文化艺术类、装备制造类、土木建筑类等开设院校数量均在30所以上。专业千校一面,导致院校间招生的激烈竞争和资源重复建设,也造成部分专业严重的结构性过剩。(2)专业设置不协调,缺乏前瞻性。目前的专业设置以传统专业为主,且与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匹配。从三次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在校生人数最多,占比72.82%;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在校生人数占比25.73%;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在校生人数最少,占比仅为1.45%,导致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失衡。此外,在专业设置上,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的专业占比较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不足,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专业调整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一致。这造成部分行业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缺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河北省高职教育结构的策略
1.优化区域结构,鼓励社会资本办学。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河北省高职院校的空间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表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这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实现高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破解此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域倾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办学实力强、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它们与办学基础薄弱的院校进行合作或在高职院校较少的地区创办分校,实行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此外,通过减税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参与办学。也可以通过定向补贴,鼓励知名企业以多元主体方式参与办学。总之,逐步完善高职教育多元投入机制,集聚更多的社会优质资源参与高职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欠发达地区,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使其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京津冀区域内形成了若干具有特色的产业带。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规划建设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并将其与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或工业园对接,在实现高职教育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同时,逐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高职教育新格局。
2.優化供给结构,完善高职培养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重要的供给者,是承担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教育要实现开放式发展,把教育目标从以服务就业为导向转变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发展社会教育,将新生人群的学历教育、下岗转岗人群的再就业教育、在岗人员的岗位提升培训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等都纳入高职教育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建设网络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形成面向应届学生、社会人群、行业企业的教育服务机构,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者都提供教育机会,并紧密把握行业产业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不同的学习者,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
3.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紧贴产业发展,面向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完善专业布局,让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调整和设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专业调整上要不断应对产业集成度越来越高和产业不断升级的趋势,积极改造原有专业,既要保证专业调整的及时性,又要保证专业设置的“本土化”,从而有效避免专业结构性“过剩”与“缺失”并存的局面。
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摒弃高职教育在扩张阶段“以量取胜”的价值取向,认真分析自身服务面向和区域经济特点,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命门,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让专业大类对接产业、专业类对接行业、专业对接职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1)在专业布局上要“调结构、促转型”。河北省高职教育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旅游类等重复度高且人才供给过剩的专业;二是撤销一批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贴合度低的老化专业;三是改造一批能源、材料、生物、环境、计算机、机械制造等传统专业,把前沿的技术嫁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形成新的专业方向,逐步扩大专业规模,以便更好地适应河北省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2)在专业调整上要“去产能、补短板”。河北省高职教育要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紧贴产业带的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逐步缩小对应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等产业的专业规模,逐步做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等人才缺口较大的新兴专业。(3)在专业建设上要“保质量、成特色”。河北省高职教育要以省级重点骨干专业建设为引领,注重专业集群化发展,加强复合型专业建设,加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要发挥产业园区和职教集团在专业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加强“政—产—企—校”多方联动,本着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的原则建设专业,不断深化校企融合,重点打造强势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李莉.供给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
[2]李博.江苏省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17(21).
[3]刘晓军.江苏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24).
[4]沈陆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17).
[5]张海娟.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