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语境下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8-07-05 19:26王紫星巩力溪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准化教育管理职业院校

王紫星 巩力溪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刚性要求、大学生意识形态多元化与需求的多样化、解决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现实矛盾的内在需要、教育管理的主客观条件倒逼学生工作精准化四个方面论述了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置于精准语境下研究的必要性。尝试探索以精准定位为先导,适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以精准服务为引领,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以精准育人为手段,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工作;以精准管理为目标,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团队等优化路径,以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精准语境 职业院校 教育管理 精准化

[作者简介]王紫星(1982- ),女,湖北孝感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湖北 咸宁 437100)巩力溪 (1990- ),女,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助教,硕士。(四川 南充 637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项目“校园网络媒体的运用对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与监控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DJB03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6-0042-04

“语境”(contexy)一词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率先提出的。通过考察语境的研究史料不难发现,不同学科与学术流派对语境的理解有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语境分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两大类,并强调对信息的具体理解取决于其所处的实际文化情境。以“个性化”“精细化”为特质的教育管理方式逐漸建构了一个全新的言语环境,即精准语境。目前学术界对各领域的精准化研究比较关注,但将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置于精准语境视域下进行深入探讨的较少。本文将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置于精准语境下进行研究。

一、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置于精准语境下研究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这无疑加大了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实践表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加强学生管理。

1.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刚性要求。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分制的采用有利于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主学习;相对宽松的校内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彰显个性的空间;创新创业思想的引领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应提供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主动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管理育人职能,达到精准育人的目的。

2.大学生意识形态多元化与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一直以来在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熏染下,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增多,接触信息的数量巨大、速度极快。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体信息充斥在大学生的周围,难免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其中也不乏消极、厌世的内容。大学生尚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兴趣爱好与现实需求往往成为他们选择的主要依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视线较多关注一些娱乐与时尚趣事,而对时事政治了解甚少。此外,随着学生自我维权意识的普遍提升,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服务能力也理应随之加强。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呈现多样化,如希望辅导员为女性、经验丰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等。这充分说明学生普遍认同高校应成为教育与服务并存的场所。因此,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实现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满足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多样性需求。

3.解决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现实矛盾的内在需要。当下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存在两大结构性矛盾:其一,从数量上来看,教育管理队伍流动性大、人数相对较少,且呈现年轻化现象。而在校学生基数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从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远远达不到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专职辅导员的要求。其二,从素质上来看,很多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者都没有学生管理的相关专业背景,往往凭借经验开展工作,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缺少科学有效的引领方法。为了解决这两大矛盾,精准化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4.教育管理的主客观条件倒逼学生工作精准化。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意识,对自我与外界社会都还没有形成清晰明朗的认识,这是他们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利益诱导、多元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等,使部分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开始迷失自我,以个人利益作为行事的出发点,封闭且不愿与外界进行沟通。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而这类问题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要具有前瞻性与精准性。

二、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精准化模式的构建

从精准的角度谈管理,更强调发掘和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准确设定管理目标以及注重细节操作、精细、专业等。这不仅为职业院校精准化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可供借鉴与运用的原则。因此,职业院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依据学校长远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尝试探索精准化教育管理模式。

1.以精准定位为先导,适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职业院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情境等引领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创新,使之切实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助力。

第一,从管理理念来说,职业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深刻植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使教育管理工作始终保持与学生发展实际、与学校长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树立全员育人的管理理念,利用好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课教师潜移默化地渗透等多重手段,实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三效合一”,保持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理念的精准性。

第二,从管理目标来说,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目标是教育管理者通过自身职能的发挥与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开展来达到既定的标准。当下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目标应尽量与企业职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从态度要素(如仪容仪表、出勤、课堂情况等)、学习成效(如文化课成绩、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等)、团队合作纬度(如宿舍、班级合作能力等)、价值观纬度(如诚信、敬业、文明等)等几个纬度来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

第三,从管理主体来说,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参与教育管理的人,但并非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可以被称为教育主体,而是特指那些对作用对象产生影响的人。教育管理既包括有组织、正规的管理,也包括一些无固定组织形式、非正规的管理。本文研究的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主体是有组织、正规的管理中的“人”,即教育管理者。首先,提高教育管理者对“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认同感,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放性与灵活性,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坚持个性化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科学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和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最后,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教师,在角色上要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优势,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微信、QQ、微博等为基础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无疑能促进教育管理者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精准把握学生真实的内在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从管理客体来说,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客体是教育管理活动作用对象的人与物。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人”,即学生。职业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崇尚个性、自由。在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加深了解的同时,学生也应精准地认识自我,既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能缺乏自信。同时,要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

第五,从管理情境来说,职业院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与外界社会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传统模式中强调对学生以“管”为主,这种方法的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但在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的当下社会,“一管到底”早已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院校应逐渐摒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管理理念。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特色,结合当下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不断调试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尽可能地满足市场需求。

2.以精准服务为引领,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既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规矩”,也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在约束学生的不正当行为方面给予一定的导向性,是横向管理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更好地实现精准服务。

第一,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制度正在经历由教育保障向管理服务的重大职能变革,其作用的发挥也在经历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应该为学生成长服务,使工作的开展能够精准地服务于学生的现实需要。

第二,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应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将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杜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以精简、高效、规范作为工作开展的方针,明确岗位职责,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出现工作中“踢皮球”的现象,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还应从现实情况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拿学生评价来讲,其标准的制定应改变以往仅凭数字指标的方法,引入学生互评与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对学生的后期追踪制度,为精准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精准服务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下高效地实现。

3.以精准育人为手段,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工作。职业院校应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以此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工作。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此外,吸引学生参与问题讨论,这样既发挥了教育的民主性又为教育管理者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引入微信、QQ、手机APP等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比较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大数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提高教育的精准性;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将学生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即使出现突发状况也能迅速整理出较完整的成长资料,从而制定精准的解决策略,力图做到对学生的管理贯穿于其整个人生阶段。

第三,搭建多元化的师生交流平台。传统的面对面谈话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局限性,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依赖互联网搭建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既能突破时空上的阻碍,又能有效利用多种教育方法,获取最优的教育效果。同时,积极发挥班干部的示范作用,重点关注中间层学生的表现,引导其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从而在长期的锻炼中得到成长。

4.以精准管理为目标,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团队。第一,加强团队建设以提高教育管理的专业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团队协同,可根据工作侧重点、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等因素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划分为若干研究课题组,利用团队的力量,逐一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以实现精准帮扶。

第二,促进专业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将课内知识传授与课外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养成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习惯,达到技能与素质双赢的结果。

第三,构建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团队的凝聚力。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社团等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三自”作用的发挥,能有效弥补当下大学生个性需要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供给失衡现象,显著提升职业院校管理育人的精准性。

三、结语

大学生成长背景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硬性要求,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职业院校教育管理者应主动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优化教育管理团队、扎实推进管理工作,达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育人、精准管理的目标,将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回归到助推学生成长上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提出“四位一体”(即理念、制度、方法、团队)的精准化教育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值得广大教育管理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英)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J].赵肖为,黄涛,译.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邹怡,王自超.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3]周卫民.精准管理:成功是怎样修炼的[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

[4]贾硕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定位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5]陆群,王叶星.高职职业管理目标纬度运用与实践研究[J].现代商业工业,2015(6).

[6]陈吉平.高校教育管理的流程再造与优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

[7]孙锦涛.关于教育管理活动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1).

猜你喜欢
精准化教育管理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