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芳 郭莉莉 王一美
现今,高等学校的发展都以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以及社会对我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我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1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
我校以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为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和本专业的特点,发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类学科优势和特点,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修订了2012级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适当的增加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多方面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在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之上,重新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淡化理论深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根据市场需求,对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包括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大纲、教材、指导书的修订等实践教学资料的完善等,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培养独立学院建筑信息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教学体系之路。
3狠抓毕业设计质量
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基础,切实将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以指导教师为主导,按照课题组的形式开展课题的选择、市场调研、查阅资料、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毕业设计,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整套实验流程或实训项目的设计到总结论据,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和评优环节促使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并且以此带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
4突出专业实践特色,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
为了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建筑信息类的学科类别,在第七学期设置了20学分,20周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聘请与建筑信息类专业相关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本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地点为校内外各实习基地。目前,已成立两个校内研究所: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所、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的发展将对本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项目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十个,涉及了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研发等多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选择各自的实习基地。通过本学期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设計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等,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好地满足了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要求。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主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涉列学科广、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校专业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认真钻研学术,积极发表论文和编写著作。师资队伍结构方面,我校除了本专业专任教师外,还在其他高校聘请专业能力优秀的教师担任本专业的外聘教师,增强了本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每年学校都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教师技能培训课程,而且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企业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生产环节增强实践教学经验,并将所学应用到教学中,以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本专业还不定期聘请企业或业界优秀人士到我校为本专业学生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时刻掌握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先进的技术,使学生时刻保持专业敏感性。
实施效果:
1、上课出勤率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实施以后,学生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学生上课听课情况良好,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2、学生反馈情况
学校定期深入学生中进行教学情况和学生上课情况调查,并在期末进行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工作。通过学生的反馈,校领导对本专业的情况评价良好,给与高度肯定。
3、就业率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反应了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和认可度。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1%以上。
4、企业认可度
企业认可度反应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可程度,我校是一所应用型的建筑类院校,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本专业学生大多到建筑类企业及专业相关企业实习,由于专业性强,而且学生综合素质好,因此,我校本专业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并且与很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协议,保证了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