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效果

2018-06-26 12:04何海民魏维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治未病

何海民 魏维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且符合IFG、IGT诊断标准的150名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干预)和观察组(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制定个体化综合管理方案),各组75名,对比两组糖尿病转化率与糖尿病认知水平。结果 经过随访1年的观察评估,观察组有4例受试者转化为糖尿病,转化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防治知识能力调查中各领域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治未病”对糖尿病前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率,避免其接受终身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1(a)-0047-02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典型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还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的现实问题,研究显示糖尿病确诊时患者的多脏器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应当改变健康观念,将工作重点从疾病治疗逐渐过渡到疾病预防上来[1]。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所特有的疾病预防理念,主张从整体角度看待人体系统,其核心思想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与现代医学中的三级预防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2]。该研究2014年9月—2015年10月立足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糖尿病高危人群,拟探讨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中收集150名符合诊断与排除标准的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75名,其中观察组男41名,女34名,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0.45±5.27)岁,对照组39名,女36名,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9.01±5.63)岁,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标本,在4℃环境下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糖检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PG)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与葡萄糖耐量减退(IGT)标准,IFG标准:5.6 mmol/L≤FPG<7.0 mmol/L,2 hPPG<7.8 mmol/L,IGT标准:FPG>7.0 mmol/L,7.8 mmol/L≤2 hPPG<11.1 mmol/L。

1.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无法配合饮食控制或治疗干预指导;为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或有严重过敏史;近期存在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合并严重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疾病且药物控制不良。

1.4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等基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医“治未病”理念,根据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综合管理方案:①中医食疗:食疗原则为温阳育阴、化瘀散结,推荐药方为人参木耳粥和黄芪猪肉粥,人参木耳粥选人参3 g、黑木耳6 g、粳米30 g。人参研磨成粉末,黑木耳清水浸泡3 h,将所有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煎煮,连汤服下,1次/d。选黄芪猪肉粥选黄芪15 g、当归10 g、枸杞10 g、瘦猪肉50 g、大枣3~5枚,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文火煎煮,煮熟后食肉喝汤,1次/d。②中药茶饮:选黄精、决明子、首乌、枸杞各10 g,西洋参2 g,冲泡代茶饮,1次/d。两组干预期间均不服用其他降糖药及中成药。

1.5 观察指标

①随访1年监测FPG与2 hPPG,记录两组受试者糖尿病转化率,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 mmol/L,且2 hPPG≥11.1 mmol/L。②自拟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能力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IFG/IGT病因、糖尿病危险因素、膳食原则、运动方式,满分100分。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随访1年糖尿病转化率对比

随访1年观察组糖尿病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能力对比

观察组对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渴证”等范畴,《灵柩·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可以归为“脾瘅”范畴,“脾瘅”为经常食用甘美肥厚之物所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体型偏胖,体内积聚大量甘腻之气,从而进一步发展为消渴,因此“脾瘅”即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前期[3]。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倡议书中指出,21世纪的人们及现代医学应当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逐渐过渡为以疾病预防为主的整体医学模式,不仅要注重对病源的对抗与针对治疗,更要从生物整体与身心综合角度入手。由此可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现代医学都将从“已病”向“未病”转移。中医“治未病”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倡议是不谋而合的,该理论是传统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核心,纵观《内经》与《素问》的相关论述,大致可以将中医“治未病”含义分为3层:①“未病先防”;②“欲病救荫”;③“既病防变”,而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从“未病”到“已病”的过程,因此采用中医“治未病”对糖尿病早期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阻断糖尿病发展[4]。

国内研究[5]采用中成药金芪降糖片对159例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预防干预,结果显示经过预防性干预的观察组糖尿量异常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未经药物预防干预的对照组,提示预防性使用金芪降糖片能够有效调节糖耐量受损,阻断其发展为糖尿病。该研究中显观察组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制定了个体化综合管理方案,结果显示本组受试者的糖尿病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与国内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医药尽早介入糖尿病前期干预能够使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远离糖尿病,避免接受终身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文东,吕树泉,苏秀海,等.中醫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7-228.

[2] 杨明,张广德,魏子孝,等.魏子孝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辨治糖尿病前期思路浅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4):846-849.

[3] 赵巧红,洪霞,郑瑶,等.以“治未病”理念指导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88-289.

[4] 范琳燕.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44-546.

[5] 张宏信.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0):108-109.

(收稿日期:2017-10-14)

猜你喜欢
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治未病
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